論題解析
[解題]人才(talent),指已經顯露出能力的各行各業具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物。或者是知識淵博的學者,或者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實干家,或者是具有一技之長的專家等。他們或在某一方面具有超過他人的才干和能力;或者在對某些問題的見解上比一般人更有遠見,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又或者有開拓創新的精神與能力。
[析題]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想要成為人才,我們的社會也吁求各方面的人才。人才與社會,二者是息息相關的。人才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只有在社會中,“人” 才可以成 “才”。社會就像一個人才的孵化場,它為造就人才提供各種客觀條件,而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破繭成蝶的潛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社會的發展不是由某一個方面、某一個人推動的,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才。我們關鍵是讓自己融于社會,發掘出自己的潛能,這樣,你就一定也能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溫馨提示]以 “人才” 為話題進行作文,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把握科學正確的人才觀。在當今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中,各種不同的思潮激烈地碰撞,對于什么是人才,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學會辨別,對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人才觀要堅決摒棄,對那些新新的人才觀也要注意進行辯證的分析。
思路導引
人才是什么呢?人才是為社會創造財富、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為人類謀福利的關鍵因素。保護人才并讓其充分發揮能量為社會創造財富,是社會的重要責任。當然,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才都是十全十美的全才,那也是對人才的錯誤理解。社會需要人才,那么,社會就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尊重人才的發展規律,并給予人才合適的發展環境和發揮環境。
人才是一種無價的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人才占據著更為重要的地位,因為人是一切因素中的主體,只有人本身的發展才會改進工具,才會從對象身上獲得更多人類想要得到的。所以,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競爭中的關鍵,如何吸收人才來參與經濟的發展成為很多國家的頭等大事。那么,如何讓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高尚的品德,并且培養自己的才能或具有某一領域的獨特才能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當然,成為人才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所以對待這個問題要理智。
人才往往具有流動性,不可能他只是適合一個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以,我們對人才要保持寬松的態度,在為別人提供人才資源的同時,自己也能夠接收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人才,這樣,才有利于整個人類的發展,人才本身也就有了發揮能量的機會。珍視人才,尊重人才。
論點集錦
1.人才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2.人才不等于全才。
3.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才。
4.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推動。
5.人才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
6.人才本身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7.社會因人才的貢獻而進步。
8.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
9.學會尊重人才。
10.找到人才所在,發揮人才所長。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 (先秦)管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先秦)屈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宋) 戴復古
※得賢杰而天下治,失賢杰而天下亂。
—— (宋)范仲淹
※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
—— (宋)王安石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 華羅庚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
—— 郁達夫
※事情成敗的關鍵是能否發現人才,提拔人才。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 鄧小平
※在人才問題上,要特別強調一下,必須打破常規去發現、選拔和培養杰出的人才。
—— 鄧小平
※愛惜才華吧,保護那些才華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養他們吧。
—— 〔法國〕盧梭
※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 〔美國〕愛因斯坦
※任何天才都是不可能在孤獨中得到發展的。
——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才氣,才氣必須經過磨煉。
—— 〔蘇聯〕車爾尼雪夫斯基
※缺乏對事業的熱愛,才華也是無用的。
—— 〔蘇聯〕尼柯拉耶維奇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
—— 〔蘇聯〕斯大林
[事實論據]
*魏無知智言薦陳平
漢高祖劉邦打天下時麾下可謂人才濟濟,除了蕭何、張良、韓信等 “漢初三杰” 外,曾經六出奇謀助劉邦奪取江山的陳平也稱得起足智多謀,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漢初被封侯。文帝時,曾升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了。
陳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據傳他不拘小節,曾有 “盜嫂受金” 的說法,所以當陳平從項羽那里投奔過來的時候,周勃等一干武將以陳平曾與嫂子通奸為由向劉邦進讒言說這個人品行不好。劉邦這個 “評委” 差點動搖,多虧推薦陳平的魏無知一番陳詞:“周勃重視的是‘品行’,我重視的是‘能力’,所以才薦給大王。我認為,就我軍現在形勢看來,即使行為再高潔,但無能力,對我軍也毫無幫助。這一點是大王要認清的。” 劉邦聽后,覺得魏無知說得很有道理,他不但沒有責怪魏無知,并且為陳平加封官職,后來陳平一生保劉邦多出奇計,官封丞相,為西漢國泰民安立下了卓越的功勛。
領跑者們創造的財富
柳傳志領導下的聯想王國,幾乎每天都有新聞發生。40歲才創業的柳傳志打破了IT業只青睞年輕人的局限。正是這位軍人出身的老總,以敏銳的眼光和周密的部署使年輕的聯想在15年里躍升為中國電腦產業的排頭兵,甚至做了世界英特爾電腦研究的領跑人。
張瑞敏是第一位走上哈佛講臺的中國企業家,美國最具權威的商業雜志《商業周刊》把他列為亞洲50名風云人物之一,并對他做了這樣的評語:“擁有更多的像張瑞敏一樣惜時如金的企業家,不久的將來,中國必將在世界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做大事不做大官” 的張瑞敏使中國的海爾已經大張旗鼓地開始在美國實行本土化了。
張朝陽被譽為靠靈活的商業動作迅速崛起的成功者,在大陸互聯網領域的新生代中,張朝陽已經被當作中國的比爾·蓋茨而受到各界關注。有人說他是中國人里財富最有可能呈幾何級數翻番的人。他的出色來自于34歲就創建了前衛的愛特信公司。其類似雅虎風格的搜索引擎在1997年創建之初,每天只有微不足道的100~200次點擊。可是今天,搜狐的頁讀數早已增至每天400多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星期為單位快速增長。
警惕人才的斷層
據《中國青年》報道,一個日本高級外交官私下對中國朋友說:“我們70年內不怕中國,因為中國嚴重缺乏中青年科技人員。” 日本人的斷言,并不全是危言聳聽。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人才問題上,我國確實存在著嚴重的危機。調查表明,在當今中國科技界,面臨著10~15年人才斷層,35~45歲的科研帶頭人已成了 “稀缺動物”。戰后的日本,憑借科技實力躍居世界工業強國之列。他們深知科技的發展對一國前途的作用,這種影響在21世紀將更為突出。而當今中國所缺的恰恰是決定一國科技發展水平的年青一代的科學家們。人才的斷層,不僅僅是科學界的憂慮,更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沒有必要的科研隊伍,何來民族的振興、國家的興盛?我們已經嘗過 “落后就要挨打” 的痛苦,今天我們又怎么能再讓歷史重演呢?
拿破侖的用人觀
拿破侖的軍隊之所以能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善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有關。他手下的元帥和將軍大都年紀輕輕:蘇爾特25歲因戰功卓著升為準將,30歲晉升少將,35歲獲得元帥軍銜;馬爾蒙26歲任駐意炮兵司令,27歲任軍長和炮兵總監,同樣在35歲就被授予元帥軍銜;達烏28歲就擔任遠征埃及的騎兵指揮官,30歲擔任駐意騎兵司令;麥克唐納33歲時率軍遠征意大利并攻占了羅馬,35歲時擔任駐瑞士的法國統帥。
拿破侖有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廢除了以出身論英雄的傳統,號召人人都來爭當將軍、元帥。他的許多杰出的元帥都是來自社會下層,來自普通士兵。
不惜代價求人才
聞名世界的美國微軟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其創始人比爾·蓋茨僅用了20年的時間,就把他的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他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不惜代價、想盡一切辦法去尋覓才華橫溢的精英人才。如該公司有兩位著名的軟件專家列恩夫婦,他們最初在華盛頓的軍事思想庫工作,已頗負盛名,才華出眾。蓋茨幾次相邀都被婉言拒絕了,列恩夫婦還舉出幾條拒絕的理由,如不適應坐班工作,沒有價格適中的房子,不愿意中斷空手道業余體育鍛煉等。蓋茨將這些一一記在心里,不久,微軟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便親自登門,說微軟公司答應所有的要求:實行彈性工作制,在離公司半英里的地方為他們物色合適的住房并隨身攜帶了房屋結構圖紙,另外還為他們聯系了空手道訓練館。時至今日,列恩夫婦一直效力于微軟公司,且開發出多種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為微軟公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根據下面的要求作文。
中國入世后,電視臺搞了一次對話節目: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先生與各路精英對話。對話中涉及話題很多,其中有三個話題錄寫如下:
1.包容與人才。
2.什么樣的人才最被認可?
3.把人才當成千里馬,還是當成高能電子?
你對上面三個問題怎么看?請以 “人才” 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評判人才需全面
王 敏
一根甘蔗,被置于兩位評委面前,是優是劣,等待評判。一評委拿起梢部,仔細觀看,只見梢部干癟瘦小,自是低劣,乃曰:“劣。” 另一評委卻端詳了根部,根部自然汁液飽滿,乃曰:“優。” 于是同一根甘蔗被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一個是0分,一個卻是9.99分。
看了這幅漫畫,我不禁啞然失笑,繼而悚然一驚:倘若被置于這兩位評委面前的不是甘蔗而是人才呢?抑或是其他要事,豈非要大大出錯?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上并沒有什么完美的人或事物。待人接物,不可妄下斷言,否則便會有明珠暗投之憾,也會有使庸才占據高位繼而鑄成大錯的事出現。《三國演義》中就有一對絕妙的對比:賢士龐統因相貌丑陋,被視為庸才,不能委以重任,只讓他做了個小小的縣令;而那位言過其實的馬謖,卻因能熟知兵書,夸夸其談,于是被諸葛亮視為高才,遂委以把守街亭的重任,最終鑄成千古遺憾。龐統并非庸才,卻給判了0分;馬謖也不是賢才,卻給了他9.99的高分。何故?只因 “評委” 沒有全面觀察,或被一瑕疵所蒙蔽,或被一假面所迷惑,妄下了斷語。
劉邦初與項羽對峙時,勢單力薄,屬下魏無知向他推薦了從項羽那里投奔過來的謀士陳平。周勃等一干武將以陳平曾與嫂子通奸為由向劉邦進讒言說這個人品行不好。劉邦這個 “評委” 差點動搖,多虧魏無知一番陳詞:眼下兩軍對壘,您要的是智謀之士,而非道德高尚的圣人,只要他能為您出謀劃策幫您打敗對手,你何必在乎他的德行呢?于是劉邦恍然大悟。假如這位 “評委” 偏聽了周勃的一面之詞,沒有全面審察陳平的才干,也就與這個謀士失之交臂了,楚漢之爭的結局或許就要重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巴頓將軍,是一個性情殘暴、兇劣異常的人,對待下屬特別酷虐。在是否派他出征的問題上,上級頗有異議。但當時的總統卻知他驍勇善戰,因而力排眾議,委以重任,不因他有缺點而棄之不用,從而造就了一代名將。由此可見,選拔人才一定要細細考察,全面了解。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才也是一樣。在當今信息時代,人才對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肩負著為民族發展評判選拔人才的伯樂們,對待人才切不可草率定論,須知這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的大事。
經典點評
“人才” 這個話題范圍寬泛。本文從選拔人才的角度提出全面地看待人才的觀點,充滿了辯證的理性。作者先從反面襯托不全面考察人才的弊端,“會有明珠投暗之憾”,也會 “使庸才占據高位繼而鑄成大錯”,接著以《三國演義》的事例,從正反兩面進行對比論證,邏輯嚴密,有較強的說服力。此外,作者還選取了 “二戰” 中巴頓的故事,這樣,中外典型事例的反復渲染就充分論證了全面評判人才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上升到民族發展、國家興旺的高度呼吁評判人才切不可草率。
全文論據充分、可信,分析精辟深刻,論述嚴密。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親情》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人生旅途》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