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駕輕就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駕輕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詞源:唐·韓愈《送石處士序》:“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辯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先后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詞由:唐代時,烏重胤任河陽節度使,要求大家向他推薦人才。有人就推薦石洪。烏重胤問這個人怎么樣。推薦的人就介紹石洪的長處了,其中有一條優點是:“他住的房子里,四周都是書籍;要和他談論起學問來,他能用古今事例說得很是精當;要是談論別人的優劣,又能合乎這個人的實際。他談論起來,就象大河決了口滾滾東流而下,又象良馬駕著輕車、走著熟路,駕車駕得就象古代兩位駕車能手王良、造父再生。見事之明晰,論析之精當,推斷之準確,一般人是不能相比的。”
詞義:趕著輕便的車,走著熟悉的路。駕:趕馬車;輕:輕車;就。走上,走著;熟:熟路: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省力。
書證:清·王闿運《湘綺樓論文》:及其應世,事跡人地,全非古有,則失其故步,而反不如時手駕輕就熟也。”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到了場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條件略為照顧,以求風檐寸晷,有駕輕就熟之樂。”
上一篇:成語《飛黃騰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駢肩累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