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英國]唐納德·比賽特·唬老虎的小男孩》鑒賞
[英國]唐納德·比賽特
印度有一個叫沙奇的男孩,他總喜歡唬老虎。
“你小心點!”媽媽對他說,“你唬老虎,老虎不樂意呢。”
可沙奇不聽媽媽的話。有一次,媽媽到商店買東西去了,他跑出去找老虎,偏要對著老虎放開嗓門吼叫。
沙奇跑不多遠,就有一只老虎躲在一棵大樹后頭,正一眼不眨地盯著沙奇哩。
老虎等沙奇一走近,“忽”地一下蹦出來,嘴里吼叫著:
“呼爾爾爾爾爾爾爾!”
沙奇也對著老虎吼叫:
“呼爾爾爾爾爾爾爾爾!”
老虎生氣了。
“他把我當成什么啦?”它尋思道,“當成貓?當成兔子?當成玩熊?唔,不對,應該叫‘浣熊’。”
過了幾天,沙奇又到外面去玩。他正在路上走著哩,被老虎看見了。老虎一下從大樹后頭蹦了出來,這回叫得比前回更響:
“呼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爾!”
“你好,老虎!”沙奇說著,用手拍了拍老虎的肩膀。
沙奇拍老虎的肩膀,老虎覺得受不了,撒腿跑了。它灰溜溜的,尾巴拖在地上。它先磨了一陣爪子,然后更大聲地吼起來:
“我是老虎呀!”它說,“老虎!老虎虎虎虎!”
然后,它走到一個水塘邊去喝水。它邊喝邊看水中自己的倒影。它全身是黃一條黑一條的花紋,一根長長的尾巴——好美麗的一只老虎。它又吼叫起來,聲音響得把它自己都嚇了一大跳,結果是自己把自己嚇跑了。它跑呀跑呀,直跑得一點氣力也沒有為止。
“我怕哪個,為什么要跑?”它在心里自己問自己,“唉,那個男孩完全把我弄糊涂了!我弄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唬老虎。”
有一天,沙奇從老虎身邊走過,老虎攔住了他的去路。
“你為什么唬老虎?”老虎問。
“因為我怕它們。”沙奇說,“可當我唬它們的時候,就似乎覺得老虎怕我。你明白嗎?”
“明白了。”老虎回答。
“你知道嗎,老虎是世界上最讓人害怕的野獸。”沙奇繼續說。
老虎感覺十分榮耀,很是得意。
“比獅子還讓人害怕嗎?”老虎問。
“那還用說!”沙奇回答說。
“那么比狗熊呢?”
“要可怕得多。”
老虎開心得呼嚕嚕叫起來。它開始喜歡這個叫沙奇的男孩子了。
“你倒挺可愛的!”老虎說著,用舌頭舔了舔沙奇。
從這天起,他們倆常在一塊兒散步,還常常互相唬著玩兒。
(韋葦譯)
老虎是獸中之王。一個名叫沙奇的印度小男孩居然不怕老虎,不但不怕,而且還唬老虎。寫這個故事的童話《唬老虎的小男孩》因此被人們譽為“怪味小童話”。作者是英國當代一位多才多藝的童話作家,他長期以演員為職業,所寫的童話都由他自己插圖、自己朗誦。
閱讀《唬老虎的小男孩》,令人想起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驢》中的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在貴州的山林里第一次看到驢子,以為是怪物,不敢靠近。驢子一叫,老虎就怕,以為要吃自己;后發覺沒有什么了不起,就走近去戲弄驢子,驢子發怒,用蹄子踢老虎一腳。老虎見它本事不過如此,就把它咬死吃掉了。這就是成語“黔驢技窮”的典故。《唬老虎的小男孩》顛了個倒,不是老虎像唬驢子一樣唬小男孩,而是小男孩去唬老虎;老虎唬驢子是想試探驢子的實力,小男孩唬老虎是知道老虎會吃人卻有意為之,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虎唬驢子的結局是: 被唬者被唬者吃掉了;小男孩唬老虎的結果是: 唬者和被唬者成為了一對好朋友。
小男孩唬老虎已經是奇,唬的結果是兩者結為好友,更奇。童話的大量篇幅寫的是小男孩唬老虎的過程。兩次唬虎,都是老虎主動。第一次,小男孩只是學著老虎對他的吼叫也朝老虎吼叫;第二次,小男孩得寸進尺,改變方式,當老虎吼他時,小男孩和他親熱地打著招呼:“你好,老虎!”說著,用手拍了拍老虎的肩膀。小男孩唬老虎的舉動,一次比一次危險,一次比一次大膽,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作者在尺幅之地推波助瀾。前兩次唬虎只是略鋪謎面,小男孩和老虎的第三次遭遇,才將謎底和盤托出——
有一天,沙奇從老虎身邊走過,老虎攔住了他的去路。
“你為什么唬老虎?”老虎問。
“因為我怕它們。”沙奇說,“可當我唬它們的時候,就似乎覺得老虎怕我。你明白嗎?”
“明白了。”老虎回答。
小男孩沙奇唬老虎,其根源竟出于對老虎的害怕!這是一句大實話,與其說是表白了小男孩的坦誠,不如說顯示的是小男孩的勇敢的舉動所蘊含的聰慧和機智。結果,老虎最終喜歡上了這個唬老虎的小男孩,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勇敢,更主要是因為他的以誠相待——這是否是《唬老虎的小男孩》的弦外之音,即人與獸之間以誠相待,才有可能和諧共處呢?若如此,我們不能不對童話的結尾,那漸行漸遠的老虎和小男孩的親密背影行注目禮了——
從這天起,他們倆常在一塊兒散步,還常常互相唬著玩兒。
這真是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童話境界呵。
(戴達)
上一篇:外國童話《[埃及]陶菲克·哈基姆·鳥與人》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日本]新美南吉·去年的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