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來者不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來者不拒:lái zhě bù jù
詞源: 《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 往者不追, 來者不拒, 茍以是心至, 斯受之而已矣!”
詞由: 有次孟子到滕國去, 滕君請他住在上官。管守上宮的人有雙鞋子丟失了, 到處找也沒有找到, 就疑心到跟隨孟子來滕國的人的頭上。孟子說:“你以為我的那些學生是專為偷鞋而來的嗎?”那個管守的人說:“話當然不能這么說。不過你先生呢, 設科教人接受學生, 向來是: 既不追問他從前的行為, 凡有要來學的也一概都不拒絕, 只要他存有求道的愿望, 便收他為學生了。”
詞義: 凡是來的一概都不拒絕。拒:拒絕。
書證: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 去者不追。”
上一篇:成語《束之高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杳如黃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