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1]》原文、賞析、鑒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2]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3]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4]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5]
[1]元和十年,柳宗元從永州司馬轉任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雖然他擺脫了犯官地位,但柳州比永州更荒遠。這首律詩是在柳州寫給與他同命運的四位朋友,即王叔文政治集團中同被貶謫的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韓泰、汀州(今福建長汀)刺史韓曄、封州(今廣東封開)刺史陳諫、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劉禹錫。
[2]“城上”二句:大荒,荒僻邊遠之地。二句寫登樓遠眺,邊荒與海天相接,愁思茫茫無際。
[3]“驚風”二句:驚風,急風。飐(zhan),風吹蕩動。芙蓉,荷花。薜荔,一名木蓮,常綠藤生植物,攀附于墻。二句寫疾風暴雨,猛烈地吹蕩荷花塘的水面,潑打著附在墻上的薜荔。
[4]“嶺樹”二句:嶺樹,嶺上的樹木。江,指柳江。九回腸,化用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句,喻愁思宛轉郁結。二句寫山上重重樹木遮蔽視線,不能放目千里,江水曲折流過有如人的愁腸九轉。
[5]“共來”二句:共來,指他與諸友一同被貶謫來邊荒之地。百越,古代對五嶺以南(今福建、廣東一帶)少數民族的通稱。文身,即紋身,在身上刺花紋是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滯,阻隔不通。二句寫我們都來到百越之地,卻書信難通。
這首七律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了詩人懷念摯友之情和遭受長期貶謫的憤慨,蘊含了憂傷時事,感慨遠謫,懷念遠友等各種情感。《詩境淺說》曰:“起筆音節高亮,登高四顧,有蒼茫百感之慨。三、四言臨水芙蓉、覆墻薜荔,本有天然之態,乃密雨驚風,橫加侵襲,致嫣紅生翠,全失其度,以風雨喻讒人之高張,以薜荔、芙蓉喻賢人之擯斥,猶楚詞之以蘭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殘,寄慨遙深,不僅寫登城所見也。五、六句言嶺樹云遮,所思不見,臨江遲客,腸轉車輪,戀闕懷人之意,殆兼有之。收句歸到寄諸友本意,言同在瘴鄉,已傷謫宦,況音書不達,雁渺魚沉,愈悲孤寂矣?!比娪谜Z清峻,格律工穩,是代表柳詩藝術成就的名篇。
上一篇:《宋代文學·黃庭堅·登快閣》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登金陵鳳凰臺[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