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杳如黃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杳如黃鶴:yǎo rú huáng hè
詞源: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自云漢, 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 跨鶴騰空, 眇然煙滅。”
詞由: 傳說荀瓖有一次在江夏 (今湖北省云夢縣東南) 黃鶴樓上憩息時, 忽然望見西南方向有個東西飄飄然自天而降, 一會兒便降到黃鶴樓上。荀瓖定睛看時, 是從天上乘鶴而來的貴賓。于是他和貴賓歡宴談笑,興盡而別。臨別的時候, 只見貴賓 “跨鶴騰空眇然而滅”。
詞義: 象黃鶴那樣一去杳無形影。杳: 無影無聲; 黃鶴: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比喻一去無影蹤。
書證: 魯迅《彷徨·弟兄》:“‘昨天局長到局了沒有?’ ‘還是 “杳如黃鶴”。’”郭沫若 《少年時代·反正前后》: “劉先生去了, 但從此以后便杳如黃鶴, 不僅那天他沒有再回會場, 就在四川的學界, 也永久沒有他的形跡了。”
上一篇:成語《來者不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杵臼之交》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