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勇者不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勇者不懼:yǒng zhě bù jù
詞源:《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詞由:孔子常常教育學生要發(fā)憤求進。有一天,他帶著學生出游,對他們說:“做到心中沒有疑惑、沒有憂愁、無所畏懼,是你們努力奮斗的目標。”有個學生不明白老師的話意,問道:“學到什么程度,才能沒有疑惑、沒有憂愁、無所畏懼呢?”孔子解釋說:“聰明且有見識的人,才沒有疑惑。心地無私有德行的人,才沒有憂愁。勇敢強健有膽量的人,才無所畏懼。”
詞義:勇敢、有膽量的人才毫無畏懼。懼:害怕、恐懼。
書證:魯迅《古小說鈞沉·小說》:“孔子出觀,嘆曰:‘勇者不懼,知者不惑,仁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上一篇:成語《勞苦功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千軍萬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