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偉人是天生的。那些文學家、科學家,是天生就有那分才能。自己天生是凡人,努力也白搭。因而他們胸無大志,沒有強烈的上進心,甚至整天懶懶散散,自甘平庸。他們錯在哪里呢?他們錯在把偉人神化了,把“平凡”與“偉大”完全對立,使之絕對化了。
其實,“平凡”與“偉大”,是對立統一的,“平凡”孕育“偉大”,“偉大”出自“平凡”。挺拔的南岳衡山,難道不是由一砂一石堆集而成? 浩蕩的八百里洞庭,又何嘗不是由平凡的小溪小流匯聚而成的呢?“平凡”與“偉大”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平凡”與“偉大”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那么溝通二者的橋梁是什么呢?是自信、理想、奮斗。自信,即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三百六十行,你總能干一行。而理想,特別是崇高的理想,是生活大海中的導航燈,我們要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的偉大理想。有了偉大理想,才會有奮斗和前進的動力。在為實現偉大理想的奮斗中,你的人生就會有價值,你就會由“平凡”逐漸升華到“偉大”。
古往今來,這樣的人舉不勝舉。一代畫圣達芬奇,難道是天生便注定當畫家的嗎? 不是。首先是他立志學畫,并有著自信與毅力,這是他奮斗的力量源泉。他的奮斗過程,也是平凡的,他起步于畫蛋。他不斷奮斗,從不會畫到會畫,最后成為偉大的畫家。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通過無數次平凡的奮斗,就可能創造出“偉大”與“輝煌”。
讓我們看一組例子吧:
高爾基是一個打雜工,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齊白石是一個木工,成了國畫藝術大師;
華羅庚是一個小伙計,成了著名數學家;
畢升,一介布衣發明了活字印刷;
瓦特,一個工人發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一個報童成了大發明家。
他們無疑都有自信,有理想,通過艱苦奮斗,而由“平凡”升華到“偉大”的。他們都名垂青史。由此可見:“有名皆從無名出,偉大都自平凡來。”
再說,就算不能當“家”,只要你為人民利益勇于奉獻,我們社會有“行行出狀元”的條件,你也可當勞動模范、“十佳”青年等等。就算這些也當不上,那也不要緊。只要你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多少可以干出成績,這樣的“平凡”中也有“偉大”。
那些自認為自己天生“平凡”的人,不要胸無大志,自甘平庸,要認清“平凡”與“偉大”的辯證關系,振作起來,鼓起理想的風帆,努力奮斗,勇敢地走由“平凡”而升華到“偉大”的艱苦而又光榮之路,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王一梁)
【評點】
文題列出兩個概念,屬范圍型議論文,作者應在“平凡”與“偉大”之間的關系這一范圍內確立自己的論點。本文的論點是:“平凡”與“偉大”是對立統一的。
寫得好的地方,主要是能夠辯證地層層深入地論述中心論點,選例、用例有特色。
開頭,先從反面說起,有人因其認識上的絕對化,產生了“偉人”“凡人”都是天生的錯誤觀點;緊接著從正面提出自己的觀點:“平凡”與“偉大”,是對立統一的,“平凡”孕育“偉大”,“偉大”出自“平凡”。然后,舉出大量的事例,論述“平凡”是可以轉化為“偉大”的。先說轉化的條件,重點論述理想在轉化中的重要作用;進而,從退一步的角度,補充論述,即使不能成“家”,只要勇于奉獻,在“平凡”中也有“偉大”;最后,照應開頭,激勵人們由“平凡”升華到“偉大”。
本文的論據典型充分有力。選例用例有四個特點: 一是所選用的事例都是由“平凡”升華到“偉大”的,能有力地證明論點;二是注意時代、國別、類別,古、今,中、外,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三是對事例有一定的分析;四是有詳有略,重點分析與列舉結合。
上一篇:《說“貧”道“富”》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豬八戒照鏡子”的啟示》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