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張冠李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張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
詞源:明·田藝衡《留青日札·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詞由:民間有句俗話: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這一戴若是為了試試大小是否合適,式樣究竟如何,那無可非議。若是有意這么錯戴上了,那就不同了。如有人寫了段文字指出: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它的主人,特別是帽子之類穿戴的物件,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頭寸或身材,比如竊取了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顯然貌態(tài)變了,常常變得不相稱,很難看。
詞義:姓張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頭上。冠:帽子。比喻把事情辦錯了。
書證:巴金《一封信》:“江青甚至張冠李戴,把崔灝的《黃鶴樓》說是李白的詩,把《醉打山門》里的《寄生草》說成是關漢卿的作品。”陳忠實《信任》:“田老板這番話,真真假假,雖不免張冠李戴,云天霧地,感情卻是真切的, 激旱慷慨, 窸嚦啪拉, 敲得當當響, 使曹約翰夫妻兩個都聽呆了。”
上一篇:成語《張儀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張綱埋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