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杜鵑花》詠杜鵑花詩鑒賞
方干
未向移栽日,先愁落地時。
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
周回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篇》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能觸景而生情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屬性。在大自然中最能引起人類感情共嗚的莫過于花了。人們為了更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賦予各種花以各種不同的情感。如桃花喻青春,牡丹喻富貴,荷花喻清白,菊花喻氣節。而杜鵑花則常喻悲思之情,故人每詠之必抒感慨思歸之情。李白有絕句:“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月三月憶三巴?!彼监l而至見花落淚,聞鳥驚心,實在感人至深。文天祥《金陵驛》有句:“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北磉_了對故國山河深切懷念的赤子之情?!都t樓夢 ·葬花詩》:“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忽聞窗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比伺c花鳥同心,至干魂纏魄繞,深現了黛玉寄人籬下的凄苦心境。
方干的這首詩也是表達上述心情的。“未向移栽日,先愁落地時?!遍_篇就大出常規之外,花未栽而先愁落,好象是一種病態心理,但如果知道這里詠嘆的是杜鵑花,聯想那些泣血滴淚的傳說,就會感到人同此情,心同此理了。這與唐李咸用“未醉已知醒后憶,欲開先為落時愁”可互相印證。此詩以兩句議論破題,借詠花而抒情,意向鮮明,用語直樸平直。元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詩要鍊字,字者眼也?!币粋€“愁”字,正是全詩之眼。上扣詩題,下啟全篇。方干曾以“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言自己作詩之苦。這不事雕琢的五字句,確要大費詩人一番苦心。“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因同情杜鵑花,所以葉子稀疏就任其稀疏,枝條茂密就任其茂密。不加修剪,聽其自然。這看似冷落了杜鵑花,其實包含著詩人深深的憐香惜玉之心。修枝剪葉,刀創火焚,加之?;梢?,加之杜鵑則不行。這血淚之花,哪堪舊傷未愈再添新傷呢? 未栽先愁落,任其自生自滅,使人難以產生觀賞雅興的花會是一種什么處境呢? 詩的五、六句回答:“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歌手不會來到杜鵑花前歌唱,只有蜜蜂才算是它的知音?!佰汀敝干聘柚?。唐姚合《詠雪》詩:“飛隨郢客歌聲遠,散逐宮娥舞袖回。”“胡蜂”,蜂的一種,體呈黑褐色,以花蜜為食。“周回兩三步,常有醉鄉期”。尾聯二句是詩人自狀之語。花前徘徊,思緒萬千的人是誰呢?當然是詩人自己。不言而喻,真正了解、同情杜鵑花的知己不是那貪戀花蜜的胡蜂,而是與它同命相憐的詩人。全詩以“愁”字領起,以“醉”字收結。愁花之未開先落,愁花之冷落孤單,愁花之遭遇凄慘,愁思綿綿,情真意篤。詩貴意在言外,全詩看似花愁,實則人愁。愁人生艱難,愁年華易逝,愁思百結,難遣難排。雖然明知“借酒澆愁愁更愁”,但也只能于醉鄉取樂,求片刻超脫了。
唐代吳融稱方干為人“不識朝,不識市,曠逍遙,閑徙倚;一杯酒,無萬事,一葉舟,無千里;衣裳白云,坐臥流水?!?《唐才子傳》)這首《杜鵑花》所流露出來的苦悶心情,雖與方干一向的雅士形象迥異,但卻是他難得一吐的真情實感。隱士們雖欲超凡脫俗,但在現實社會里,畢竟難覓仙境,士隱桃源與望帝歸蜀一樣,都是不能實現的。那么借題發揮就是他們排遣愁思和感喟人生的最佳方式了。這首以《杜鵑花》為題的抒情詩就借花而生情,寫得含蓄雋永,如泣如訴。
上一篇:成彥雄《杜鵑花》詠杜鵑花詩賞析
下一篇:楊萬里《曉行道旁杜鵑花》詠杜鵑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