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時需要有超前意識
中國有句古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做任何事時,事先有所準備和預見是成敗的關鍵。而要有正確的預見,就必須具備超前的思維,也可以說是超前意識。所謂超前意識,就是運用長遠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歷史和現狀,把握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把握他人容易忽略掉的有用信息,從而提前做出正確決策。人有了超前意識,思想就能突破被禁錮的“牢籠”,人就能有所創新。
有人說:能預知一天之后的發展變化的人,是聰明的人;能預知三年之后的發展變化的人,是偉大的人。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在充滿競爭的當代社會,只有“超前”,才能把握時機;只有“超前”,才能獲得發展;只有“超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美國有一家規模不大的縫紉機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意蕭條。廠主杰克看到戰時百業俱凋,只有軍火熱門,自己卻與它無緣。于是,杰克把目光轉向未來市場,他告訴兒子,縫紉機廠需要轉產改行。
兒子問杰克:“改成什么?”杰克說:“改成生產殘疾人用的小輪椅。”兒子當時大惑不解,不過還是遵照父親的意思辦了。經過一番設備改造后,一批批小輪椅面世了。隨著戰爭的結束,許多在戰爭中受傷致殘的士兵和平民紛紛購買小輪椅。杰克工廠的訂貨者很多,他們的小輪椅不但在本國暢銷,甚至遠銷到國外。
杰克的兒子看到工廠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財源滾滾,滿心歡喜之余,向父親請教:“戰爭即將結束,小輪椅如果繼續大量生產,需要的量可能已經不多。未來的幾十年里,市場又會有什么需求呢?”杰克成竹在胸,反問兒子:“戰爭結束了,人們的想法是什么呢?”“人們對戰爭已經厭倦了,希望戰后能過上安定美好的生活。”兒子答道。杰克進一步指點兒子:“那么,美好的生活靠什么呢?要靠健康的身體。將來人們會把身體健康作為重要的追求目標。所以,我們要為生產健身器材做好準備。”
于是,生產小輪椅的機械流水線又被改造為生產健身器材。最初幾年,銷售情況并不太好。這時杰克已經去世,但是他的兒子堅信父親的超前意識,仍然繼續生產健身器材。結果,就在戰后十多年左右,健身器材開始走俏,不久便成為熱門產品。當時杰克的健身器材在美國只此一家,獨領風騷。杰克的兒子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產品的品種和產量,擴大企業規模,終于使杰克家族進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在市場經濟時代,市場需求可以說是瞬息萬變,沒有什么市場是永恒的,一切都在變化。今天緊俏的產品可能明天就成了過時的東西。因此,決策投資如果沒有一點超前意識,人只會像無頭蒼蠅那樣盲目地跟風走,這樣帶來的結果必然是虧損。
其實,商業領域的投資需要預見性,個人的人生規劃同樣需要預見性。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只是走一步看一步,那么他很可能會走彎路,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一些無用的忙碌之中。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善于超前做出規劃的人。
世界著名投資公司“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曾經在23歲時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件事都列出來,而后逐一地做詳細的市場調查,并做出了10年的預想損益表、資金周轉表和組織結構圖,40個項目的資料全部合起來足有10多米高。然后他列出了25項選擇事業的標準,包括該事業能否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能否10年內成為全國第一等。依照這些標準,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打分排序,最終確定了下來,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從中脫穎而出。
孫正義用十幾米厚的資料來做事業選擇的規劃,把目光放在幾十年之后,這樣的深思熟慮,這樣的周密規劃,注定了他日后的成功。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重要的不是我們現在身在何處,而是我們能否以超前的意識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來確定我們人生的方向。面對人生,我們要以最長遠的眼光、最超前的意識、最大的行動力讓自己不斷邁向更高的階梯。
上一篇:舍利取義,吃虧是福
下一篇:要成功,先要擁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