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放下架子
那是在康熙年間七月的一天,熱河城財神廟前新貼的一副對聯,吸引了前來朝拜的香客。這副對聯是:頗有幾文錢,你來燒香,他來燒香,給誰是好?全無半點福,早晨磕頭,晚上磕頭,叫我為難。
對聯用筆有神,內容幽默,霎時間轟動了整個山城。這件事不到中午就傳到了正在避暑山莊的康熙耳朵里。他派人四下打聽,才知道寫對聯的人叫李文,是明末的秀才。
李文祖居江南,明亡后不愿為官,隱居塞外,以教書糊口,平日里結交文人墨客,在熱河辦了一個詩社,吟詩作賦出口成章,頗受人們敬重。他早年曾寫過一篇“圈地論”,文章盡述滿洲貴族圈地的危害,旁征博引,文理貫通,名震江南。
康熙曾聽說過這篇文章,只是沒有看見本人,今日發現李文原來到了熱河,不禁心中產生了愛才之意。他立即命太監傳旨,召熱河總管滿福晉見。滿福來到了萬壑松風殿行過大禮后,康熙問道:“聽說熱河城有一個李文,你認識嗎?”
滿福眨了眨眼睛:“回圣上話,奴才聽說有個李文,只是素無來往。聽說他是明末的一個秀才。”
“他平時為人怎樣?”
“李文本平時倒還本分,不過……”
“不過什么?”
“不過聽說李文才高氣傲,雖然深孚眾望但心術不軌,常流露出對前朝的依戀。前幾年奉旨舉賢,奴才也曾多次推薦過李文,可他就是不干,并狂言‘一臣不侍二主’,奴才也實在沒有辦法。”
康熙點了點頭,說道:“我叫你親自去請他進宮,就說我要召見?!?/p>
“嗻!”總管叩了個頭離開了萬壑松風殿,出了端麗門,急忙乘轎而去。
這一天,李文正在屋里習練宋徽宗的瘦金書,忽然聽說朝廷總管求見,急忙迎了出來,拱手問安??偣苷f明了來意,李文笑著說道:“我不過是一個布衣寒士,怎敢勞圣駕親召,何況前幾年皇上舉辦博學宏詞科時就未能從命,請大人回稟皇上,就說小民年老多病,實在不能從命,拜托,拜托。”說罷命孫兒獻茶。
總管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回到山莊,把經過稟報給康熙,事情也就這樣擱置下了。轉眼到了九月。這一天,李文正要去詩社參加重陽詩會,忽聽門外一聲高呼:“圣駕到!”
李文一驚,就趕忙躺到床上,拽過一床被子蓋上。又立即讓孫兒出去接駕。小孫兒推門一看,只見一位老者靜候門外,一個太監喝道:“圣上駕到,還不叩頭!”
孫兒李勝急忙趴在地上行了三跪九叩禮,把康熙請到了書房。李勝跪在地上恭謹地說道:“小民祖父昨日偶感風寒,至今臥床不能見駕,小民代祖父迎駕來遲,望皇上開恩恕罪?!?/p>
康熙笑著點了點頭,說:“我以為你祖父年邁,進宮多有不便,特來登門拜訪,不巧他又偶感風寒。想你祖父已是年邁之人,不堪風雨,又何況塞外天氣無常,告訴他好生將養,我改日再來吧?!闭f罷轉身就走了。
這番話早被里屋的李文聽到了。此時李文心亂如麻,他想起了明末赴京趕考的情景:自從12歲告別家鄉父老,一連考了十幾年,雖然滿腹錦繡,名震京門,但因無錢行賄,又生性耿直,而名落孫山。直到崇禎末年,他才中了一名秀才。
李文一氣之下,在兵荒馬亂中隱居塞外,只想安安靜靜度過晚年,不料想又偏偏遇上了康熙。雖然說康熙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但大明的秀才豈能效忠清朝?又何況自己年邁體衰了呢。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再來一次避難,干脆搬到鄉下去,好免去一場麻煩。
康熙回到宮里,一直悶悶不樂,明知李文有意回避,可他愛才心切,總在想著李文的事兒,這時身邊的熱河總管滿福悄聲地說道:“奴才見圣上悶悶不樂,怕是為了李文吧?那李文不過是個布衣寒士,竟敢如此傲慢無理,拒門不出還不算,竟叫他的孫子迎駕。不用說天子,就是親戚朋友也早就拂袖而去了?!?/p>
康熙沒等滿福說完,就笑了笑說:“那,你怎么看呢?”
“哼!依奴才之見,他早就犯了欺君妄上大不敬之罪,干脆抓來砍了腦袋,看他還清高不?”
“哈哈”康熙只樂得前仰后合,“以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至今傳為佳話。國家需要賢才啊!身為一國之君最緊要的莫過于籌邊與任賢。邊陲安定則敵不敢入,任人唯賢則國富民強。有賢不請、良將不用,豈能為一國之君?明天隨我再請李文,你看如何?”
滿福連連叩頭:“奴才無知,圣上英明?!?/p>
第二天一大早,康熙就和總管微服出宮來到了李文的家門,只見李文家門前出出進進一伙人正在搬弄東西??滴趿⒓催M了茅屋,問道:“主人可在家嗎?”
一挑簾從里屋出來一位老叟,他見總管到來就知道皇上到了。趕忙跪在地上口稱“罪該萬死”。康熙一邊扶起李文,一邊說道:“在宮中我是天子,在你家里我就是客人,快快起來?!?/p>
李文這時瞪大了眼睛仔細地端詳著康熙,一時說不出話來。康熙坐下后,說道:“我聽說你近來身體不適,特地從太醫院招來高手為你診治,還特意帶來了人參和特制的‘金雞納霜’,你吃著看,如見好,我再派人送些來。還有,我身邊有一名廚師善做軟食,一并留在你身邊,凡所需之物盡管宮內去取,我全包下了?!?/p>
康熙說完,站起身來說道:“我宮中尚有官員等候,就不久留了,只望你好生將息身體,為國為民效力。”說罷出門而去。
李文跪在地上,感動得老淚縱橫,望著遠去的康熙,叨念著:“為國為民效力,誓死報效朝廷!”
上一篇:要學會取舍地學習
下一篇:要懂得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