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者,不會失去屬于他的機會
在我辭職回家做家庭主婦之前,我一直在一家公司,六年。
不是因為忠誠,而是因為你。
和剛入職的新人一樣,不自信。囁囁喏喏做著每一件事,生怕出錯,關注著職場的每一個小細節,時刻讓自己謹記,不要沖到風頭浪尖,不是因為低調,而是帶有害怕的不自信。
似乎所有的新人都有著這樣的情緒。
經理曾在大會上講過關于亨利的故事,很經典。
亨利,孤兒,丑陋,矮小,結巴,鄉巴佬。
自尋短見時,朋友告知他,他是拿破侖的孫子。
亨利,孤兒,丑陋,矮小,結巴,但自信。
他應聘了一家公司,最后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裁。
如你所想,他并不是拿破侖的孫子,那不過是他朋友的善意謊言,雖是謊言,卻帶給他足夠的自信——所向披靡。
這故事雖經典,但一點都不煽情,作為公司新員工,依舊膽怯不自信。
我是主管一手帶出來的,她教給我的第一堂課,就是自信。
她說,她需要一個優秀的助理。
我努力尋找。
第一個,不是。
第二個,不是。
第三個,不是。
她很失望,我也因此很難過。
直到主管離開、我坐上她的位置時,她也沒用過助理,她的瑣事,都是我打理的,所以在她離開的時候,我表示很抱歉。而她只是笑笑,笑容中也略帶失望。
她說她的失望在于我從來沒有推銷過自己。
尋尋覓覓,那人——遠在身邊,近在眼前。
這讓我想起蘇格拉底臨死前對助手說的那席話:“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
蘇格拉底是帶著遺憾走的,主管也是。
好在主管還活著,我們還可以出來喝喝下午茶。
為此,我還難過了一段時間,可能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自信了。
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傳播自信。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個十八九歲的男孩子在推銷一種功能飲料,因為是一款沒有聽說過的牌子,并沒有引起人圍觀。
第二天,依舊在同樣的位置,引進了新的活動——充話費送飲料。
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但沒有人愿意停下腳步。
出于同行同情同行的心理,我去充了話費,并得到兩瓶飲料。
臨走時,男孩子還多送給我了兩瓶飲料,說:“反正沒人要,不妨多送你兩瓶。”
憐憫,我想我是出于憐憫,大學,我也賣過花。
他是一個創業者。
“10塊錢,我買兩瓶。”我記得我是這樣說的。
5年后,在公司遇到困難、我出去拉贊助的時候,我遇到了他。
不知道該怎么解釋緣分,總之,我感激涕零。
我以為自己無路可走了,可是,我遇到了他——那個曾經十八九歲的男孩兒。
那10塊錢救了我,也救了曾經的他。
他說:“接連幾次的失敗,讓我活得連乞丐都不如,我的商品都是送的,直到您為我的商品付了10塊錢,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個商人,是您,讓我拾起了自尊和自信。”
我不知道說些什么,只是看著夕陽,喝著那瓶飲料,味微微犯苦,心里卻有著說不出的甜。
上一篇:職場沒有絕對的公平
下一篇:花開一半,不失清雅,不入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