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要隨和
那是在漢代,河南太守吳廷尉得知當地有位書生賈誼,飽讀諸子百家之書,才高八斗,因而非常重用他。每每遇到國家大事,吳廷尉就把賈誼請到府中,詢問他的意見。吳廷尉在他的幫助下很快取得了顯著的政績。
文帝登上皇位后,吳廷尉向皇上推薦了賈誼。文帝立即把賈誼奉為博士,召到宮中。這一年賈誼只有二十多歲,正少年得志,意氣風發,處處鋒芒畢露。
每當文帝遇到棘手的問題召臣議事時,賈誼每次都能輕而易舉地應付,皇上對此非常滿意。相形之下,那些文武朝臣就有些捉襟見肘。雖然他們口上對賈誼表示欽佩,自嘆不如,但是心中隱隱不快。
文帝看到賈誼出類拔萃,風度翩翩,心中甚是喜歡,極力提拔他,賈誼一年不到就成為了侍中大夫。賈誼自認為天下大治,開始實行改革,就自作主張,草擬新的禮儀法規。
賈誼把黃色定為尊色,服裝全部以黃為上;他自行設定權位等級,設置官名及其職能。這樣一來,由秦朝傳承下來的朝廷綱紀被更改得面目全非。
大臣周勃、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和御史大夫馮敬平時就很反感賈誼,現在看他肆無忌憚地修改傳統制度,便趁機總結賈誼的缺點,在文帝面前陳述:“賈誼此人雖然有些才學,但是現在他目無他人修訂法制,未免有篡權的嫌疑,皇上不可不防。更何況現在天下被他弄得一團糟,還請皇上明察。”
文帝細細回想賈誼的所作所為,也覺得他有些恃才放曠,于是疏遠他,派他到長沙做長沙王的陪讀老師。一年過后,皇帝召見他,賈誼滿懷信心認為能夠受到重用,可惜皇上和他“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大失所望,又回到了長沙。
賈誼后來接二連三地遇到了倒霉事。文帝在所有孩子中,最喜歡小兒子梁懷王,并任命賈誼擔任梁懷王的太傅,同時把淮南厲王子等四人封為列侯。
賈誼知道后,立即上書反對,認為這樣做有可能出現叛亂,會危及皇上的地位。由于賈誼現在的身份本來就不合適參與政事,而且他三番五次地上書,觀點尖銳,言辭激烈,向來信任他的文帝漸漸覺得他面目可憎,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不久,梁懷王學騎馬時,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一命嗚呼。身為老師的賈誼難逃干系,他悔恨自己沒有照顧好太子,天天為此哭泣,陷入悲傷之中,不能自拔。
俗話說:“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皇上因為這一連串的事情不再信任他,同僚們也不喜歡他,賈誼成了眾矢之的。
三十三歲那年,賈誼在寂寞和悲哀中死去。人生在世,若要成就大事,必須處世待人要隨和,千萬不要成為被所有人反感之人。如果成為眾矢之的,就會處處受阻,一步都不能動,更談不上什么成就大業了。
上一篇:中國保爾·柯察金
下一篇:樂觀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