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可以原諒一個陌生人對自己的傷害,卻對自己的老板和上司的一點點批評耿耿于懷,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間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待人如己,這是偉人成大事的關鍵所在,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一條永恒的處世定律。什么是待人如己?待人如己就是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多為他人著想一點。譬如你現在是一名雇員,就應該站在老板的立場上,多考慮他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如果你成為了老板,則應該多考慮雇員的利益,給他們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這條定律推動著工作環境的改善,它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道德規范,也是一種動力機制。當你試著運用這一定律,站在老板的角度,替老板著想時,你就會具有一種影響力,感染包括老板在內所有接近你的人。
我也曾經為他人工作,現在自己做老板,雇請他人為我工作,對這一定律的妙用體味深刻。以前當員工的時候總是認為老板太專橫、太苛刻,現在則感覺到員工太懶散,太缺乏主動性。為什么會有如此迥然相異的感覺呢?因為角色發生了變化。
許多老板辛辛苦苦創業,他們忠誠于自己的事業,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經營中,其目標無非是使企業能夠盈利,穩定發展下去。這表面看起來是為自己積累財富,但是也為了按時、足額給員工發薪水,提供他們更多的發展機會。再看看那些員工,稍有不順心就辭職,拿在公司掌握的技能來要挾老板,干多少工作都嫌多,拿多少酬金都嫌少,有人多出點報酬就跳槽……
公司經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事情,業務拓展、技術、內部管理,種種問題無不讓老板煩惱憂心。但是他們特殊的地位,也使他們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老板和你我一樣也是人,他們也許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天賦才能,但也并非完人,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陷,其個性也會反復無常、善變、情緒化。因此,首先必須將老板看成是一個常人,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老板。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給予老板更多的同情與理解:沒有了他們的努力和心血,不知又會有多少員工遭受失業和無家可歸的痛苦。
有一天,也許你也會成為老板,手下也有一批員工,那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呢?你不僅每天要不斷接待各種各樣的客戶,而且還必須監督員工的工作表現。面對那些投機取巧、懶惰怠工、行為不檢的員工,你必須絞盡腦汁,做貓捉老鼠的游戲。你會感覺到身心疲憊,甚至想放棄所有的努力。
當經濟不景氣時,你同樣面臨解聘員工的困境。你將一個個情緒沮喪的倒霉蛋叫進辦公室,表情凝重地關上門,對那些工作時毫不珍惜,現在卻全身發抖的員工說:“公司正在人事重整,我別無選擇,只能請你離開。”當這些人精神崩潰,懇求再給他一次機會時,你又該如何應對?當他向你訴說久病纏身的父母、嗷嗷待哺的4個孩子以及像雪片一樣飛來的每月房租、汽車按揭和消費賬單;當他用閃著淚光的眼睛凝視著你、乞求你的時候,你會說些什么?將角色互換,你會恍然大悟,這個游戲一點都不好玩。
許多人將自己不能獲得提升的原因,歸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認為老板任人唯親、嫉賢妒能,不喜歡比自己聰明的雇員,甚至認為老板會阻礙有抱負的人獲得成功。事實上,對于大多數老板而言,再也沒有什么比缺乏合適的人才更讓他苦惱的了,也沒有什么比尋找合適的人選更讓他焦心的了。
年輕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這個“己”是一個自私的、狹隘的,也就是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從每一個員工第一天上班開始,老板就會用心對他進行考察。他們會仔細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習慣、人際關系、性情等,只有當他認為一個年輕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言行舉止(包括認為老板無知)時,才會認為這個年輕人沒有前途。畢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經營才發展起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偏見而毀了整個事業。
做員工的應該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給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許能重新贏得老板的賞識和器重。
也許老板并不是一個領情的人,但你依然要設身處地為老板著想。因為同情和寬容是一種美德,在一個老板那里沒有作用,并不意味著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沒有效果。退一步來說,如果你養成了這種思考問題的習慣,至少能夠帶來內心的寬慰。
上一篇:老板是依靠剝削員工來賺錢的
下一篇:老板并不比我們高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