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自己過不去,也是一種智慧
生活中,我們在做人做事的過程中,都力求做到最好,這會使得你更加完美,會不斷進步。我們鼓勵認(rèn)真的態(tài)度,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幸福和充實,然而,生活中卻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太過苛刻,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百分之百,不允許犯一點小錯,不允許生活有一點瑕疵,結(jié)果常常因為對自己太過苛求而搞得身心疲憊不堪。其實,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我們固然要有追求完美的態(tài)度,但凡事努力就行,無須盡善盡美。
在我們工作或生活的周圍,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自己定位過高。在他們看來,沒將事情做得完美,還不如不做,他們從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旦自己某次工作沒做到位,他們便茶不思飯不想、神情恍惚,其實這都是苛求自己的表現(xiàn)。并且,這類人高高在上、看似完美,但卻沒什么朋友,人們也不愿意與之交往,這就是因為他們用完美給自己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形象,反而讓人們敬而遠之。因此,你需要明白一點,即不必處處完美,凡事都不要逼自己,允許自己做不到100分,你才會活得輕松。
可以說,一個人對自己有高標(biāo)準(zhǔn)的要求是有益處的,它能使我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走。然而,凡事都有度,過度就會適得其反。對自己要求太高,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極端狀態(tài),例如,當(dāng)他犯了一點錯誤時,他便會悔恨不已,甚至?xí)苑票。H低自己;那些自控力太強的人時刻會警惕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dāng),他們會比那些凡事淡定的人活得更累。
玲玲是一家貿(mào)易公司的主管,已經(jīng)35歲的她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就如她說的:“連戀愛和結(jié)婚的時間都沒有。”她所在的公司雖然不大,但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最要命的是玲玲是一個什么事情都要管的人,大到公司的業(yè)務(wù)訂單,小到快遞的電話都要接。然而,即便如此,她還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到位。
一次,公司的一名國外客戶前來商討業(yè)務(wù)事宜,玲玲原本讓小王去應(yīng)酬,但想想還是自己親自去,誰知玲玲完全不會喝酒,幾杯酒下肚就醉了,然后說了些抱怨工作累、薪水低的話。
第二天清醒后,她懊惱不已,認(rèn)為這樣不僅有損于公司的形象,也可能會傳到經(jīng)理的耳朵里,因為當(dāng)時小王也在場。為這事,她接連幾天茶不思飯不想、一天到晚迷迷糊糊,工作狀態(tài)很糟糕。
這天下班,玲玲在電梯里居然遇到了小王,窘迫難堪的她還是問候了下屬:“累吧,回家多休息。”
“沒有主管累,那天多虧你,不然我肯定連家都回不了了。”
“那天你也喝醉了嗎?”玲玲問。
“是啊……”玲玲這才明白,原來她所擔(dān)心的事根本不存在。
案例中的玲玲就是個苛求自己的人,因為擔(dān)心酒后失言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后果而總是煩躁不安,影響了工作,而事實證明,她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
完美主義者做事謹(jǐn)小慎微,對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十分嚴(yán)格,總是認(rèn)為事情做得不到位。他們太過專注于小事卻容易忽視全局,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性格上的原因,他們對自己要求過于嚴(yán)格,同時又有些墨守成規(guī)。通常情況下,他們過于認(rèn)真、拘謹(jǐn),缺少靈活性,他們比其他人活得更累,更缺乏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
要知道,我們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刻。我們的目標(biāo)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上一篇: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棄
下一篇:不懼失敗,大不了再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