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克制沖動
孩子的情緒很容易沖動,但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也忽略了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大多數父母都非常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實際上和身體健康相比,心理和情緒的健康才是更重要的。只有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孩子才能坦然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坎坷與挫折。6歲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想了解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增強,所以他們會更加積極和主動。
但是6歲的孩子并不具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能力,他們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沖動感受。他們無法預期自己的某種行為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常常會遭受挫折和打擊。每當這個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評和否定孩子,也不要禁止孩子采取行動,而是應該讓孩子學會調節情緒,能夠控制沖動。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有更好的成長表現。
很多成年人總是虛偽地掩飾自己的內心,相比之下,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是非常真實的,這些情緒都從他們的心底源源不斷地流出,還配合著他們的行動。很多時候,成人認為一件事情不值一提,孩子卻會把這件事情看得比天還大。所以,成人不要對孩子的情緒不理解,而是要理解孩子強烈的情緒波動。在強烈的情緒驅使下,孩子有可能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他們會不顧一切地實施行動。特別是對于男孩而言,當靠著講道理不能夠實現目的的時候,他們就會采取一些暴力的手段去攻擊他人,這樣一來會使他們的人際相處面臨很大的挑戰。小朋友們都不愿意和喜歡打人的孩子一起玩,喜歡打人的孩子自己也會非常苦惱。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沖動情緒只能維持很短暫的時間,當他們在沖動的驅使下做出了一件讓自己后悔的事情之后,他們很快就會陷入懊悔的情緒中,也會因為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感到擔心和害怕。然而,這只是他們一時的情緒。等下一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時,他們又會陷入沖動的狀態之中,做出過激的舉動,這就像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循環,循環往復,無法逃脫。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6歲的孩子并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控,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也處于發展的較低階段。又因為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在生活中,他們常常與身邊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互動,所以他們的情緒就會劇烈地起伏。在家庭中,父母也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訓斥打罵孩子,這也會讓孩子的情緒非常波動。要想幫助孩子保持情緒穩定,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尤其是要遠離沖動。人們常說,沖動是魔鬼,對于孩子來說也同樣如此。如果孩子常常陷入沖動之中,就會做出各種讓自己懊悔的事情,想要彌補卻已經沒有了機會,這樣當然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情緒并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就是人的一種情感反應,在情緒的支配下產生的行為,因為有不同的后果,所以才有了好壞之分。由此可見,我們雖然不能禁止孩子產生各種情緒,卻要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避免孩子做出糟糕的行為。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本身是容易情緒沖動的,也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就在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負面影響。要想教會孩子疏導負面情緒,控制沖動,父母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示范,讓孩子知道對于各種事情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當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父母切勿對孩子歇斯底里,否則非但不能夠幫助孩子控制情緒,還會導致孩子的情緒更加沖動。例如,孩子生氣發飆的時候,父母也不顧一切地生氣發飆,這無異于火上澆油,會讓孩子覺得只有憤怒和沖動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對待孩子,也避免訓斥和恐嚇孩子。父母唯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才能夠學會像父母一樣疏導負面情緒,把壓抑的憤怒和恐懼以正確的途徑宣泄出來,從而避免情緒大爆發。
除了給孩子做好榜樣之外,父母還要教會孩子調節情緒的技巧,讓孩子學會表達。很多孩子面對內心的情緒,都不會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而只會用行動,然而行動往往是過激的,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如果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把一些不高興的事情說出來,使情緒得以宣泄,那么就不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除了用語言表達之外,還可以采取轉移的方法,例如,孩子正在因為一件事情而特別生氣,或者正處于情緒的暴風漩渦之中,那么父母可以帶著孩子離開這個暴風漩渦,讓孩子暫時離開情緒的傳染源,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漸漸地恢復情緒平靜。
如果孩子的性格本身是非常內向的,有任何問題都不愿意和別人傾訴,那么漸漸地,負面情緒就會在孩子心中積壓,孩子的情緒就會越來越糟糕。如果孩子非常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他也會非常焦慮不安,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也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的孩子更加樂觀堅強,自信的孩子也會回報給他人以好的善意,從而讓自身的情緒更加健康。
上一篇:幫助上網成癮的孩子遠離網絡
下一篇: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