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是一種人生藝術
張英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是清朝著名大臣張廷玉的父親。在他們的老家安徽安慶一直流傳著許多這樣的說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其實都是說張英父子的。張廷玉在康熙年間身居朝廷重位,他的為人剛正不阿、待人寬宏大量,這都得益于他父親的言傳身教。張英淡泊名利,克己清廉,關于他,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關于六尺巷的故事。
當年張英正在京城為官,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家書。看過信張英才知道,這封十萬火急的家書原來只為了一件小事,就是張家要蓋新房子,但是房基緊靠葉家,于是葉家提出張家向后退一點,這樣能夠留出一條供人們走道的路。但是張家提出,契約上寫的是“至葉姓墻”,所以不肯留路,他們想即使要留路,也是兩家都要向后退,但是葉家不同意。
當時在人們印象中都是“宰相家人七品官”,所以張家的管家給在朝為官的張英寫了封家書,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管家認為只要張英說一句話,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當時鄰居們也都勸葉家人,讓他們別再堅持了,因為張家人在京城做官,他家一定占不到便宜。
張英看到信,隨即給家人回了一封簡短的信: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管家看到信后,明白了張英的意思,所以第二天,將自家的地基向后撤了三尺。葉家人有些疑惑,不相信張家人會這么輕易地讓步。于是就到張家去問,管家給他看了張英的回信,葉家人看完信后,十分感動,接連贊許道:“宰相肚里可撐船,張宰相真是好肚量呀!”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葉家人感覺到很愧疚,于是回到家后,將自家的地基也向后移了三尺,于是就這樣形成了日后人們爭相傳頌的“六尺巷”。
完美男孩標簽 豁達的人生藝術
六尺巷只是安徽省桐城縣西南角上一條長不過200米,寬只有兩米的小巷道,但是它卻成為了安徽桐城的著名的旅游景點,到桐城旅游的游客都要到這六尺巷進行參觀游覽。可見這件事對后人的影響有多么深遠。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想要成就自己的偉大,就要容人所不能容,這樣才能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偉大。豁達是一種人生的藝術,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真諦。作為將要成為男子漢的你們,是不是也要學會敞開自己的心扉,讓豁達成為自己的人生藝術呢?
人生道理ABC
A.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
B.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
C.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上一篇:記住一個人的名字
下一篇:豪豬取暖,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