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得到就得付出
有一次,動物園里幾頭野豬逃跑了。經過幾代繁衍以后,這些野豬數量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兇悍,甚至威脅經過那里的人。幾位經驗豐富的獵人很想捕獲它們,但是這些野豬卻狡猾得很,從不上當。
有一天,一個老人牽著一匹拖兩輪車的毛驢,走進野豬出沒的村莊。車上裝的是木料和面包。老人告訴當地的居民說,他要幫助捉野豬。人們都嘲笑他,因為沒有人相信老人能完成那些獵人都做不到的事。但是,兩個月以后,老人回到村莊,告訴村民,野豬已經被他關在山頂的圍欄里。
老人向村民解釋他是怎樣捕捉它們的。他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間放少許面包作為陷阱的誘餌。那些豬起初嚇了一跳,最后還是好奇地跑了過來,由老野豬開始在周圍聞味道。”
老人繼續說道:“老野豬猛嘗了一口,其他野豬也跟著吃,這時我知道我能捕到它們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點面包,并在幾尺遠的地方豎起一塊木板,那塊木板像幽靈一樣,暫時嚇退了它們,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以后,它們又回來吃了。當時野豬并不知道,它們已經是我的了。”
老人最后說:“此后,我要做的是每天在面包旁邊多豎立幾塊木板而已,直到我的陷阱完成為止。每次我加進一些東西,它們就會遠離一陣子,但最后都會再來‘白吃午餐’。圍欄做好了,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毫無顧忌地走進圍欄。這時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們捕捉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所寫的一本書的書名,我們可以把它拿來比喻“天下沒有不用付出代價的好事”。
做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有所得,就必須付出,這個道理很淺顯,人人能懂。例如要學人家的功夫,就必須拜師、繳學費;要考上大學,就必須下功夫準備。
世上的事多半如此,瞎貓碰到死老鼠的事雖有,但畢竟不多,而且瞎貓也不可能常有死老鼠可碰,要天天有老鼠可吃,還得天天勤奮去抓才行。
上述道理不用多說,但必須提醒你的是:社會上常有看來好像可以白吃的午餐,但吃過后還是要付錢。有時你恰好付得出來,有時卻付不起,因為那頓午餐的代價遠超過它的價值。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輕易地享受別人無緣無故奉送的午餐,就會像故事中的野豬那樣遲早都會連本帶利付出代價。
上一篇:要審視自己的錯誤
下一篇:要懂得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