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好玩
——將孩子對學習以外的興趣與學習聯系起來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學習的引領、加強作用。而德國文學家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可見,沒有了興趣,也就沒有了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基礎、決定性作用。如果孩子不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那么,學習效率就會低下,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首先來看看興趣對學習的積極作用:
首先,興趣會在大腦皮層產生興奮,此時,腦神經就會處于積極的工作狀態,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反而會處于一種陶醉或享樂之中。自然,學習、記憶效率就高。根據我們的經驗,學習感興趣的材料時,會忘記時間的流逝;而學習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覺時間很漫長。
其次,興趣會使學習者保持高度注意力。根據心理學實驗,不同年齡的人保持注意力的時間是:7~10歲為20分鐘,11~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如果對學習材料發生濃厚興趣,保持注意力的時間會大大延長。
再者,興趣還能引起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探究其所以然。積極的思考對學習大有益處。據資料介紹,飽滿的興趣可以激發腦肽的釋放,而該物質是記憶與學習的關鍵性激素。
最后,興趣能挖掘出學習者的內在潛力。興趣人作為一種生物,所有的行為都是直接或者間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動的,而這一切都必須要有足夠的動機——外界的壓迫或者一時的發憤可以暫時充當這種動機,但是任何純被動的行為是無法持續太久的。只有有了內在的動力——興趣,學習的行為才能夠高效地持久下去。事例中的王曉麗雖然學習努力,但成績一直提不上去,就是因為她是被強迫的學習,而不是出于興趣,發自內心的學習。
彤彤有個同學叫王曉麗,不怎么喜歡與人交流,即使下課時間,她也是趴在桌子上看書。但奇怪的是,幾次考試下來,她的成績都在班上的中下游水平。就連班主任老師都不知道為什么,老師也偶爾會看看她的筆記,她的筆記很工整,每一個知識點都記得清清楚楚,每個經典習題也都解答得很清晰。
后來,開家長會后,班主任老師單獨地和王曉麗的家長談了談,當時王曉麗也在場。
“曉麗同學,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你學習這么刻苦,成績卻不見提高呢?”老師說完,王曉麗看了看她媽媽,好像不敢說的樣子。老師好像看出了這點,就鼓勵王曉麗說:“有什么話你今天就當著老師和媽媽的面說清楚,這對你的學習有好處啊。”
“其實,我對學習根本就沒什么興趣,每次,我都是強迫自己背單詞、做數學題,因為每天回家之后,媽媽都會檢查我當天的學習情況,我只能這樣。”王曉麗說完,還是朝媽媽看了一眼。
“哎,這年頭,我們大人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可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就跟我們家曉麗一樣。我也知道,每天回家后,雖然她表面上看在學習,但心思卻不在書本上?!蓖鯐喳悑寢屨f。
“我大概知道你們家曉麗學習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了,因為她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所以花的時間雖然多,但卻沒有什么效率?!崩蠋熇^續說:“作為家長,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了。”
因此,作為家長,要想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能高效地學習,就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就是對玩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對待學習就像看電視、玩游戲那樣投入呢?
1.尊重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培養高尚的興趣傾向
為了望子成龍,有些做父母的對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想讓孩子學得好,懂得多,于是,他們把孩子的周末安排得滿滿的,同時,他們還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規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的發展規律培養孩子,這樣往往會延誤孩子的發展。孩子不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去學習的話,學起來會很辛苦,學習效率自然無法提高。如果我們能按照孩子的學習愿望去學習,把“望子成龍”修改為“望子成器”,讓孩子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效果可能會更好。
2.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利用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是好奇好問的,大人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好問的特征來激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例如,有的孩子把家里的遙控器拆開,對家長不聽詢問,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這些特征把孩子的這些行為看成搗亂,直接批評孩子,就會損傷孩子智慧的萌芽,挫傷他們的求知欲。對待孩子的提問家長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就算不會也要稍后弄明白再告訴孩子,千萬不能敷衍孩子欺騙孩子。
3.把孩子對知識學習以外的興趣與學習聯系起來
可能很多家長說,孩子除了對學習沒興趣外,對其他事都有興趣,如看電視、玩游戲等,這也就是孩子的“熱點”,你要試著將孩子的熱點轉移到學習上來,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希望當個作家的話,你得告訴他:“只有努力學習,掌握理論知識,才能提升自己,才能朝著夢想邁進一步?!逼鋵崳總€孩子心里都有一個夢,作為家長,要注意把孩子的原有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系起來,將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4.找到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非常復雜。如果我們加以探討就會發現實際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某種因素導致的,如基礎差太吃力趕不上,上學被老師批評了對老師有抵觸情緒,讀錯了字遭同學的譏笑,想看電視卻被迫寫作業,等等。這些原因逐漸在內心堆積起來后,孩子便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我們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父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解決。對于因學習困難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孩子學習動機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輸,要自覺形成,而這,就需要父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高效地學習!
上一篇:運動是讓大腦休息的最好方式
下一篇:那些不努力的人,注定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