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沉浮尋常事
我的人生觀是順其自然,有點接近道家。我生平信奉陶淵明的四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在這里一個關鍵的字是“應”。誰來決定“應”“不應”呢?一個人自己,除了自殺以外,是無權決定的。因此,我覺得,對個人的生死大事不必過分考慮。
——季羨林
作為華東野戰軍的軍魂,粟裕稱得上是一位常勝將軍,更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劉伯承曾評價說:“粟裕將軍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更令人欽佩的是,粟裕將軍笑談生死,將宏愿付之于青山。
記得粟裕將軍曾寫過一首《伏龍吟》:“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系得幾危安。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艱。松蒼敢向云爭立,草勁何懼疾風寒。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愿付青山。”這首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激情的詩,是粟裕一生的總結和寫照。穿越茫茫的歷史長河,有多少革命先烈笑看生死,意志彌堅,為國盡忠自從容。
細細想來,“生死沉浮尋常事”更是一種可貴的人生態度,如果把一切都看透了,看淡了,也許生活中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壓力和苦悶了。
我們都知道,著名作家史鐵生青年時期就因病癱瘓,后來身患尿毒癥,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命運對史鐵生用殘酷一詞來形容實不為過。雖然如此,史鐵生卻堅強樂觀,用筆來超越生命的困境,寫出了《我與地壇》、《我遙遠的清平灣》、《病隙碎筆》、《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等大量優秀作品,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
尤其是在《務虛筆記》和《病隙碎筆》這兩部著作中,史鐵生著重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展現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義。當他談到生死時,史鐵生說道:“對待生死我選擇一種樂觀的態度,讓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還得感謝卓別林。在《城市之光》這部電影里,女主人公要自殺,卓別林將其救下,這女主人公說:‘你沒權利不讓我死?’卓別林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急什么?咱們早晚不都得死?’這是參透生死的大師態度。我想他是在說,這是困境,誰也逃不過,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與困境周旋。這需要靠愛去延緩死亡。”
有位哲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生活:一種是悲慘的生活,一種叫非常悲慘的生活。其實,活著就是你對生命有疑問,對生活有疑難,但關鍵在于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可以說,正是由于這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才使史鐵生堅強地面對身體上的疾患,積極樂觀的生活,并創作出了令人震撼的佳作。
對于生與死的問題,季老也表示:“我的人生觀是順其自然,有點接近道家。我生平信奉陶淵明的四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在這里一個關鍵的字是‘應’。誰來決定‘應’‘不應’呢?一個人自己,除了自殺以外,是無權決定的。因此,我覺得,對個人的生死大事不必過分考慮。”這句話中也透露出了季老對生死的平和態度。有事就欣然接受,忘記生死,歸于自然。
莊子與妻子相敬如賓,十分恩愛,他們相安無事地過了大半輩子。
不幸的是,就在他們步入暮年之時,莊子的妻子因患重病撒手人寰。得知這個消息,他們的朋友都非常難過,莊子的朋友惠子聽說此事也急忙前往莊子家,想去安慰莊子,擔心他年紀大了,想不開。
但是,當惠子來到莊子家的時候,不禁被眼前的一幕驚住了:只見莊子若無其事的敲著盆,在那里哼著小曲,臉上看不出一點悲傷的樣子。見到惠子也不前來迎接,繼續自顧自地唱歌。
惠子見狀,心里有些生氣,對莊子說:“你和你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她為你生兒育女,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她不在了,你卻不知傷心,不流一滴眼淚,反倒唱起歌來,你這樣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不緊不慢地抬起頭,看了看惠子,平靜地說:“你無法理解我現在的心情,你知道嗎?當我的妻子斷氣的那一刻,我也非常難過,放聲大哭后,我轉念一想,她的逝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其實,她的生命完全是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她活著的時候,是大自然賦予了她的形體和生氣。她死的時候,就如同大自然收回了給予她的一切,又回歸了大自然。生和死只不過是存在的狀態不同罷了。現在的她悠然地睡著,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也終于擺脫了生前的辛勞和煩憂,她應該是輕松的,愜意的。所以,死對她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我在旁邊哭個不休,死去活來,那顯然是不懂自然之道,不通天命之意的做法了。”
惠子聽了莊子這一番話,似乎也能體會出生死之道了,于是,點了點頭說:“是啊,無生也無死,有生就有死。生是體驗,死是回歸,這就是生死之道啊。”
當人們面臨傷心至極的事情時,大概有兩種反應:一是自傷自悲;一是認為這是自然規律,而處之泰然。莊子實屬后者。人有悲歡離合,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度,客觀來講,也只有本著“生死沉浮尋常事”的人生態度,喜怒哀樂的性情才能與四時相通,唯此,才能坦然應對生活里的任何事情。
季羨林醒世妙語
要待在人間,就必須受時間的制約。在時間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想不通我在上面說的那一些并不深奧的道理,時間就變成了枷鎖,讓你處處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真想通了,則戴著枷鎖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興趣。我自認是想通了。現在照樣一抬頭就看到書桌上座鐘的秒針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動,但是我的心卻不跳了。我覺得這是時間給我提醒兒,讓我知道時間的價值。“一寸光陰不可輕”,朱子這一句詩對我這個年過九十的老頭兒也是適用的。
——季羨林
上一篇:珍惜時間
下一篇: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