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做嫉妒他人的少年,不如從現在開始奮斗
我們都知道,生活于一定群體中的人,往往會不自覺地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比較就有差異,于是,人們很容易產生忌妒心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好勝的內驅力可以激發人的成就欲望,但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競爭就會導致人們在相互競爭中產生忌妒心理。忌妒過于強烈,任其發展,則會形成一種扭曲的心理:心胸狹窄,喜歡看到別人不如自己,并喜歡通過排擠他人來取得成功。
所以,任何一個青少年朋友,都應該積極參與同學、朋友間的競爭,但千萬別讓妒火焚傷自己。
這天,在某小區門口,兩個中年婦女在討論自己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怎么小小年紀就有忌妒心呢?對門張姐的女兒成績好,我無意中夸了一句,女兒就憤憤不平地說:‘老師包庇她?!鸪跷也]當回事。期末考試前,那女孩的幾張復習試卷丟了,就來我們家,向我女兒借試卷復印,女兒一口咬定卷子借給表妹了。可是女兒根本就沒有表妹,而且,那天晚上,我看見女兒的書桌上竟然有兩份復習試卷,很明顯,那女孩的試卷被女兒偷了。我當時真是六神無主了,女兒怎么會這樣呢?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焦慮萬分,因為任何思想成熟的人都明白忌妒是思想的暴君,靈魂的頑疾,我想幫助女兒改掉忌妒的陋習,可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p>
的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升學的壓力,開始明白了競爭的重要性,同時,也會不自覺地與他人作比較。一旦發現自己在才能、體貌或家庭條件等方面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一種羨慕、崇拜、奮力追趕的心理,這是上進心的表現。但同時,因為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還認識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就會感到不安,很容易產生忌妒心理。忌妒是對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條件和機遇等方面比自己強的人,產生的一種怨恨和憤怒相交織的復合情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眼病”。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當你和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的朋友相處時,會不會產生心理不平衡——“和她做朋友,感覺自己像個小丑一樣,簡直是她的附屬品”呢?如果你的內心充滿忌妒,那么,這樣的友誼,表面上還相安無事,但你的內心開始有一塊陰云籠罩著,一旦出現一些小事,就一觸即發。兩人之間的友誼會消失得越來越快。實際上,絕對的公平并不存在,如果你不能清除這種不平衡心理,就不能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去面對你的朋友。
所以,尚在成長的青少年朋友們,你應該學會正確地看待他人的成績,應該學會趕超,切勿忌妒。
心靈啟示
要消除忌妒心理,你需要做到:
1.認識到忌妒心理的危害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相互比較,比較之下,就容易產生忌妒心理。日本《廣辭苑》為忌妒下的定義是:“忌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后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币?,忌妒之心會毀壞友誼,損害人際關系,甚至毀滅了生活的安逸。
2.努力克服忌妒心理
具體來說,你應該做到:
(1)努力學習是獲勝的基礎。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必須通過努力學習,掌握比別人過硬的本領。
(2)承認差異,奮進努力?,F實中的人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面,就是表現在那方面。一個人承認差異就是承認現實,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來,只有奮進努力,忌妒于事無補,而且會影響自己的奮斗精神。
(3)拓寬自己的心胸。好勝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于膨脹的具體表現??偱聞e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只有摒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即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4)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青春正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應該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因此,青少年朋友要學會對自己和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父母不但要正確地認識孩子,還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
(5)充實自己的生活。如果學習、生活的節奏很緊張、很充實也很有意義,你就不會把注意力局限在忌妒他人身上。因此,你應該學會充實生活,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
(6)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忌妒。你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正像忌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我的那一點快樂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會永遠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忌妒之中。
總之,青少年朋友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如果你的周圍有比你優秀的朋友,千萬不要忌妒,用心交友,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你不僅能獲得友誼,還能完善自己!
上一篇:不要讓孩子太嬌氣——謝覺哉對子女的培養方法
下一篇:世界上沒有一步登天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