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初識靜觀自我關懷
2011年,距離汶川地震的發生已經過去了三年的時間,而我們對許許多多受災受傷的災民救助也滿了三年。三年來,我帶領著5.12心靈守望救援團隊,奔波穿梭在被地震震塌的泥濘道路上,在不斷有山體滑坡、石頭滾落的山間小路上,在災后重建的塵土飛揚的城鎮中,經歷了資金匱乏以及來自各方面的重重阻礙。我感到自己身心疲憊,非常需要被關懷、被支持。
因為在救援過程中,我是臨床總督導,是一個支持他人的人,一個被人依靠和依賴的人。周圍的人覺得我就是大樹,是一個永遠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關懷和照顧的人??晌覐淖约鹤兊迷絹碓郊痹甑那榫w中,從身體的疲憊無力中,從有時不想工作的狀態中,知道自己已經開始有職業倦怠感了。我也需要被關懷和照顧,我也希望能有一個堅強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環顧四周,我好像找不到可以支持我,并能讓我依靠和依賴的人。
于是,我就上網去查找有沒有自我幫助和關懷的內容。結果,我很幸運地發現了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家Christopher K.Germer老師和他的靜觀自我關懷,并訂購了Germer 老師的書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這是第一本讓我感動流淚的心理學書——靜觀自我關懷,讓我知道了,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堅實的可以依賴的臂膀,原來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準備時刻關懷我們的媽媽,一個能夠準確地理解我們的感受,知道我們的需求,并愿意支持幫助我們的最好朋友;一個隨時可以聆聽我們的心聲,幫我們答疑解惑,指引我們方向的智者。而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學習Ta、發現Ta、體驗Ta。
靜觀自我關懷的創始,源于尋找更有效的化解痛苦的方法。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Kristin Neff教授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自我關懷之母”,在她的兒子出生后大概兩歲左右,她發現孩子患有嚴重的自閉癥。這段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促使她不斷地研究與踐行自我關懷,還寫作并拍攝了紀錄片《馬背上的男孩》。她對于身處同樣困境的父母,有了深切的感同身受,這也使她更深切地了解了靜觀自我關懷的深遠意義。
靜觀自我關懷的另一位創始人Christopher K.Germer博士,是一位世界級的靜觀與心理治療的領航人。在從事心理治療的30年中,他越來越深刻地了解到,學會自我關懷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基石。他在全球不同的國家帶領靜觀自我關懷教練的培訓課程。有趣的是,許多年前他其實非常害怕當眾講話。在自己的書中,他有這樣一段描述:
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Jack Kornfield曾經打趣地說道:“根據大多數研究,人類第一害怕的是當眾講話,第二害怕的才是死亡。死亡只排第二。這是什么樣的感覺?這說明對正常人來說,如果你去參加葬禮,你最好躺在棺材里,而不是去念悼詞?!?/p>
人類對當眾講話的恐懼十分普遍。當站在一群聽眾面前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會感到非常焦慮,其中十分之一的人發現這種焦慮明顯地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而我自己也曾經被當眾講話的焦慮困擾過多年。
如果我準備做一次重要的演講,在臨近演講前就會感到自己胸口憋悶、心跳加劇、肌肉緊張。這種煩惱每次都會出現,特別是當我打算講一個新話題,又沒有做足充分準備的時候。我腦子里想象著,自己不斷地清著喉嚨,笨嘴拙舌地吐著字句,講著沒人會笑的笑話,看到觀眾由于我的表現而呈現出痛苦表情,其中還有人因看不下去而想幫我。因為這種場景以前在我身上確實發生過。
我越想避免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就越容易出現。如果大家對我的感受還不能完全理解,可以去看一部叫作《國王的演講》的電影。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演講時的情形,幾乎就是所有害怕演講之人共同的心理特征:緊張恐懼、口干舌燥,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所以,越是努力想要抗拒內心的緊張恐懼,內心的緊張恐懼就越強烈。
其實,我之所以如此恐懼演講,是因為我太渴望受到歡迎,所以想要表現得更聰明、更有魅力,而不是讓觀眾感到厭煩無聊。我錯誤地以為,如果每一位觀眾都能認可我,我就會感到特別滿足。但是,我忘了當眾演講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是將有價值的信息傳達給別人。為了克服當眾講話的焦慮,我曾使用過的一個策略就是,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我希望傳達的信息上。例如,如果演講的主題是腦科學,在演講過程中就讓自己集中精力,傳達幾個關于腦科學的有用觀點。我發現,轉移注意力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當我真正的內心依然是試圖在觀眾面前表現得不那么緊張,這種技巧就只能部分地解決問題。一位名叫高登斯坦的靜觀老師說過:“生活產生于動機的最頂端。”也就是說,當我在公眾演講時,如果我的動機是不要表現得緊張,我的大腦里就會有一個小監控器,一直在問:“你緊張嗎?你現在緊張嗎?”這個來自自己頭腦中的不停追問的聲音,提醒我不斷注意自己努力壓制焦慮感,使我對自己的焦慮感到更加焦慮,最終成為惡性循環。
對于當眾講話產生的焦慮,真正持續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隨它,讓焦慮來吧!當我不再壓抑、回避和對抗焦慮,而是接受自己的焦慮,并帶著焦慮一邊顫抖一邊講話時,我的焦慮也就很快消退了。我對焦慮的坦然接受,終止了整個的惡性循環。
2009年Christopher K.Germer博士和Kristin Neff教授一起創立了8周靜觀自我關懷的培訓系統?,F在,靜觀自我關懷的培訓遍及了全球22個國家11種語言。
Christopher K.Germer博士是一個既有理論、又有大量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知行合一的老師。每一個去過他的課堂,并參加過他的督導的人,都深深地體會到他的溫暖和慈愛。
上一篇: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下一篇:不能把控變化,但可以學習應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