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是一種智慧
過程糊涂、結果不糊涂;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中國俗語
鄭板橋在山東做官時,民間流傳了很多關于他的軼事,其中有一則就是關于“難得糊涂”的來歷。據說那一年,鄭板橋為了觀看鄭文公碑,來到了山東萊州的云峰山,山中天色晚得早,他來不及下山天便黑了,無奈之下,鄭板橋來到一間山間茅屋的外面,請求主人能收留他一宿。
茅屋的主人是一位儒雅的老翁,自名為糊涂老人。讓鄭板橋驚奇的是,老人的書桌上放著一只質地優良、鏤刻精美的硯臺,鄭板橋極為喜愛。老人見此便請他在硯臺的背面題上一句話,鄭板橋想了想,寫下了“難得糊涂”四個字,并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
因硯臺還有空白處,老人便寫下了一段跋語:“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他也用了一塊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大吃一驚,這才知道老人原來是一位隱退的官員。
鄭板橋眼見硯臺還有空隙,又想到了老人的名稱,便也寫下一段:“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
后來“難得糊涂”四個字經常被一些人當做座右銘,提醒自己做任何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悟透人生。難得糊涂方是人生佳境。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候的諸葛亮,他作為劉備的軍師,統籌規劃,計謀良多,每每都能讓劉備轉危為安。但諸葛亮也有缺點,他凡事喜歡親力親為,為了劉備可以說嘔心瀝血,然而,這種不能放權的態度導致他只是謀臣,不是君主。
人在該糊涂的時候就要糊涂,有些事要親自去做,而有些事,要交給下屬去做,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盡了,那么勞心勞力之余,也辦不成大事。
在處理人際關系上“糊涂一點”的人,是比較灑脫的,宋朝的呂蒙正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那時他剛剛當上宰相不久,眾官員中有人不忿,嫉妒他的得勢,便借著他的出身來打擊他:“就呂蒙正那個窮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此時正在不遠處,清晰地聽到了別人對他的非議,但出乎意料,他什么都沒說,轉身走了。他的隨從很是憤怒,打算去查查是誰敢這么中傷他。
呂蒙正得知后,勸阻了他們,說:“千萬不要去查是誰,我并不想知道。不知道的話我可以很容易忘掉這件事,相反,如果知道了,可能這輩子都會記得,這有什么好處呢?”后來,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人說呂蒙正寬宏大量,有大將之才;也有人說他如此糊涂,實在是難當大任。這件事后來被宋太宗知道了,他說:“呂蒙正才真正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小事糊涂,大事可半點也不糊涂啊。”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何止一二,能在無傷大雅的小事上一笑置之,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遇事糊涂一點,心態放寬一點,凡事不較真,順其自然,你的人生也會更為順遂。
心靈感悟
“難得糊涂”是一種經歷,只有經歷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懂得其真諦;“難得糊涂”是一種境界,只有心胸寬廣的人才能做到收放自如;“難得糊涂”也是一種智慧,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領悟。
上一篇:面對煩惱
下一篇:不做無謂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