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領導的影響力
權力影響力。權力影響力是指個人在社會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并具有與職務相應的法定職權所產生的一種強制性的支配力量。這種影響力主要表現在職權范圍內的一種支配力。權力影響力主要由職位因素、資歷因素、傳統因素組成。權力是剛性的、顯化的,是有限的。
非權力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是指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由個人素質和行為所產生的支配力量。它不是組織賦予的,而是自身具有的,既不隨職位的得失而存亡,也不隨職位高低而消長,全靠自身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學習和鍛煉而形成的。它不帶強制性,以內驅力的形式在被領導者身上產生作用。非權力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知識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組成。非權力影響力就是人格魅力,是柔性的、隱形的,是無限的。
兩種影響力的關系。權力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是構成領導者影響力的兩個組成部分。這兩種影響力是互相關聯的,沒有一定的權力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的作用將會受到限制。但權力影響力是以非權力影響力為基礎,非權力影響力能夠增強或削弱權力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在領導者影響力中起著決定作用。
領導者的政治思想素質是領導者非權力影響力的決定因素。提高領導者影響力,關鍵在于提高非權力影響力。提高非權力影響力,重要是提高領導者的素質修養。非權力影響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使領導者的意志潛移默化地為被領導者所接受,使之成為兩者的共同意志,并能保證共同意志得到實現。只有發揮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作用,有效地把非權力影響力和權力影響力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肩負起領導的責任。
有一位美國外交官曾這樣描述他見到毛澤東后的感覺:“在10里以外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氣息。”這并不僅僅源于他的權力地位,更源于一種強有力的性格中彌漫出來的氛圍。
孫中山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是“傾覆清廷,創建民國”,實現三民主義。他在一生中多次書寫“天下為公”條幅,饋贈別人。他自己也正是這四個字的偉大實踐者,是一個不為名利、大公無私的人。
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1日留下的兩份遺囑中,唯有國家,唯有民眾,唯有革命,至死念念不忘。“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充分體現了偉人人格。
孫中山先生的國事遺囑寫道:“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時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孫中山先生的家事遺囑寫道:“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上一篇:領導的委婉含蓄說話
下一篇:領導的機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