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忍受孤獨
他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1世紀影響中國社會10位人物”,他是“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的校長,是“中國最富有的教師”,并傳奇地制造了一大批百萬富翁級的教師,他就是“新東方”董事長、CEO俞敏洪。
俞敏洪連續三年參加高考,最后才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北大。而入學后的他,才發現只有他一個人是來自農村的。1992年,在北大已經當了七年英語教師的他,因為利用課余時間給校外的培訓班代課,而受到了行政記過處分。
在校方大張旗鼓的決定面前,俞敏洪感到顏面盡失,于是,便做出了義無反顧的決定:辭職下海。1993年,俞敏洪開始創建“新東方”英文培訓學校。當時的“新東方”只有10平方米的辦公室,幾乎100%的教室都是租來的,與今天位于中關村這一棟氣派的總部大樓比,真是天壤之別。
寒冬夜晚,俞敏洪每天拎著糨糊到處尋覓電線桿貼廣告。有時,把糨糊刷在柱子上,廣告還沒有貼上去,糨糊就已經結成冰了。這對于在北京大學執教多年的一位老師來說,是多么的不易和難為情呵!
然而,為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困境中闖出一條路來,俞敏洪當時不得不拋卻一個名牌高等學府老師的清高和斯文。1994年,當“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有了一點發展的時候,又面臨著與其他眾多培訓單位的激烈競爭。
當“新東方”的廣告員拿著廣告去貼的時候,別的培訓單位的人員有的就拿著刀子等著你,說:“你敢貼,我就捅死你。”就這樣,“新東方”的廣告員還真的有人被捅過,有的住進了醫院被縫了十好幾針。
為此,俞敏洪花了好長時間找有關部門進行協商,從而,也知道了如何面對社會。辦英文培訓學校,俞敏洪因為在北大當過7年的英語教師的深厚功底,再加上為校外培訓班代過課,所以有著天然的優勢,他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什么。
所以,提起“新東方”的教學特色,每一個在“新東方”聽過課的學生都能夠講出一、二、三、四來。在辦學上,俞敏洪的成功秘訣就是讓利。“讓利于學生,讓利于教師,讓利于管理者,讓利于社會。”
當時,北京出國考試培訓的單位已經有30多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讓“新東方”很快脫穎而出,當時市面的收費都是在300~380元之間,而“新東方”只收160元。
考慮人們擔心“價優未必質優”,俞敏洪的“新東方”為了吸引學生,開設了免費培訓,20次授課之后,感覺教學質量不錯的學生再交160元進行繼續學習。這樣做雖然使學校減少了一部分利潤,但是也因此使學校在社會上贏得了聲譽。
另外,在不少培訓單位在收取培訓學費外,往往在開學之后以新資料的名義再向學生收費,而俞敏洪的“新東方”則在所有資料上一律對學生實行免費。這已經成為“新東方”辦學必須恪守的信條。
直到現在,“新東方”還堅持前兩節課免費試聽,不滿意條件退款。在“新東方”的課堂上,如果老師課講得不好,學生可以要求老師下課。因為道理很簡單,學生花了錢,花了時間,當然就要求老師為他們提供一流的教學服務。
因為教學質量高,收費又相對比較低,“新東方”學校1994年底的學生就達到2000人。第二年底,更達到了15000人。為了使事業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俞敏洪在海內外尋找合作伙伴。
在美國,俞敏洪找到了昔日的同窗王強、杜子華、包凡一、何慶權、胡敏等。這些人后來相繼回國,為新東方注入了新的血液。由于他們的加入,“新東方”又開辟了出國咨詢、口語培訓、大學英語培訓等業務,開始提供多種培訓教育服務,并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向一個現代化企業轉變的過程。
在近10年的出國留學生中,有70%~80%的人都在“新東方”培訓過。在留學生最主要的輸出地北京和上海,“新東方”的培訓也分別占有80%和60%的份額。
根據2006年12月1日“新東方”股票收盤價31.91美元估算,俞敏洪的身價已經高達3.5億美元。從農民之子變成中國“教育首富”,俞敏洪只用了13年的時間。
現在,盡管“新東方”已經成為中國英語培訓絕對的領頭羊,但俞敏洪沒有滿足,因為“整個市場至少一兩百億,而‘新東方’占了不到10%”。他最終的目標是把“新東方”建成為“美國阿波羅公司那樣的經營性大學”,在更廣泛的面上為學生提供更加切合實際的服務。
回顧自己十幾年所走過的路,俞敏洪認為成功必須具備三種精神:第一,是忍受孤獨的能力。因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遠是孤單的,沒有人能夠幫得上你。第二,是忍受失敗的能力。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孤獨、失敗、屈辱都曾經與他為伴,但都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愈挫愈勇。
經濟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的語言。同在一個地球村需要每個人熟悉地球村的游戲規則。“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的校長俞敏洪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創辦的“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適應了中國要國際化、全球化的需要。
二是就像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能夠“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困境中闖路”,磨煉自己忍受孤獨的能力、忍受失敗的能力和忍受屈辱的能力;三是能夠“讓利”。“讓利于學生,讓利于教師,讓利于管理者,讓利于社會。”
上一篇:只要心中有夢想
下一篇:尊重他人是種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