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1
多年以前,我在一家雜志社做編輯,公司里除了一個美工和一個發行員是男的,其他員工清一色的娘子軍。我們部門有三個人,我和另外兩個女編輯。三個人在工作上合作還算默契,平時相處得也算融洽。每天下班后三個人一起去坐地鐵,雜志社距離地鐵站大概兩個公交站的距離,我們一般都是步行去地鐵站,路上聊聊八卦,調侃調侃老板,給僅有的兩個男同事起起綽號,有時候也在路邊的咖啡館小坐一會兒,或者一起吃頓晚飯。我一直以為,這段下班后的地鐵時光相當愜意,直到有一天。
那天,A編輯有事請假沒來上班,只有我跟B編輯一起去坐地鐵,路上,B突然對我說,你知道嗎,A要跳槽了。我說不知道哦。她說,A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在咱們這上班,背地里又偷偷到另外一家雜志社應聘,面試復試都過了,就差體檢了,如果不出意外,她應該很快就不在這里了。我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她嘴一撇,那家雜志社主編是我同學,沒辦法,圈子就這么大。我嘆氣道,她一走,咱倆的工作量就大了,應該提前打個招呼的。B說,她不可能提前打招呼,萬一走不成怎么辦,這個人陰得很的……余下來的部分,已經與跳槽沒什么關系了,基本屬于人身攻擊的范疇。
不知道B編輯的這個消息是否屬實,但是A編輯終歸沒有走。過了段時間,有一天B編輯沒來上班,我又跟A編輯一起去坐地鐵。路上,A神秘兮兮地對我說,你知道B的老公是做什么的嗎?我說,不是自己開公司嗎?A說,說是自己開公司,實際上只是有兩三個人的工作室。我說,聽說很賺錢。A眼一瞪,聽誰說的?不就是聽她說的,這個人虛榮得不要不要的,她老公的公司根本就不賺錢,有時還要她用工資補貼呢。她還說她家有大房子呢,其實那個房子周邊環境特別差,出門就堵車。我說,現在北京哪兒不堵啊!A說,可是她家那個地方離一個垃圾焚燒場特別近,一到下午焚燒垃圾,味道特難聞。這些都不算什么,關鍵是她老公對她不好,一吵架就動手打她,有一次把她的眼鏡都打壞了,她那幾天只好戴隱形眼鏡上班,你沒發現她氣色超級差嗎,都是靠化妝,一看就不是有錢省心的命……
我聽得瞠目結舌,平時光鮮漂亮的B編輯在A口中簡直是活在地獄里啊,住在垃圾場邊兒上,老公吃軟飯,動不動還被家暴,這日子還有法過嗎?
幾天以后,雜志社公布了一個消息,主編離職了,要在內部評選一個新主編。我恍然大悟,A和B都比我資深,都有希望當上主編,她們突然一反常態地攻擊對方,是想拉最沒希望升職的我站隊,在評選的時候投她們一票。
我有點兒心涼,原來一直以為團結和睦的“三人行”,實際上是一個鉤心斗角的小團體。
2
多年前,我還在讀中學時有兩個好朋友,我們三個幾乎是形影不離,親密到無話不說,可是,我和其中一個女孩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地說另一個女孩的壞話,我們說她臉型長得不好看,頭發顏色太黃,說她太邋遢,課桌總是亂亂的,校服一周才洗一次……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個女孩漸漸與我們倆疏遠了,再后來她去西安上大學,與我們徹底斷了聯系。
多年以后我問自己,那時候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那么樂于講自己朋友的壞話,對她的小缺點津津樂道,對她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幸災樂禍?難道我是想借由攻擊一個朋友,而拉近與另一個朋友的距離?還是擔心某天她們兩個走得太近,把我排斥在外?我在三個人的關系中,有隱約的危機感?
這一點,被心理學家證實了。心理學家認為,很多時候,攻擊別人是一種心理手段,因為分享憎恨比分享快樂更容易拉近兩人的心理距離,是新關系建立的關鍵。所以,如果再有人在你面前瘋狂吐槽他人,也見怪不怪了,反正我們每個人,早晚都會成為被吐槽的對象。
心理學家曾經公布了一個研究結果,當遇到威脅和壓力時,除了戰斗或者逃跑,人們還有一種應激反應,就是結盟。危急時刻,有些人傾向于聯合互救,抱團渡過危機。
對于這些人來說,在群體中的盟友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一個群體中沒有盟友,那就意味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頓覺失掉力量和安全感。所以,他們害怕被群體拋棄,害怕被盟友孤立,要努力地和群體中的每個人建立聯結。
作為盟友,我們有共同的秘密,有共享的資源,有可以分享的情緒,而且最重要的是,孤立共同的“敵人”,使我們彼此的關系更加親密。攻擊別人成為建立盟友的有效手段——這意味著咱們倆是一個戰壕里的。
越是喜歡攻擊他人的人,越是說明他在群體中沒有安全感。擔心自己成為那個被孤立的人,要先下手為強,組建自己的強大同盟軍。
我們暫且不談一旦不幸被“攻擊”該怎么解決,先聊聊自己怎么做到不去“攻擊”別人,經營一個真正充滿愛的聯結的人際關系。
與其像后宮劇中揣著一萬個壞心眼兒的小主一樣,整天忙著鉤心斗角,不如先學習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獲得溫暖、愛、歸屬與安全感,因為這才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慰藉。
3
熱衷于鉤心斗角,往往并不是因為當下的問題只有靠鉤心斗角才能解決,而是因為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據說一個人一歲以前的生活經歷對其安全感的形成至關重要,但是,我們不可能回到一歲前被母親重新養育一遍,成人世界的安全感只能靠自己去構建。
在獲取職場安全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走進了誤區,覺得江湖如此險惡,沒有點兒心機怎么混?近幾年,這方面的影視作品特別多,后宮劇中的女人們以命相搏,現代劇中的女人們爾虞我詐,似乎正正常常做人就會吃大虧似的,只有殫精竭慮、機關算盡才能披荊斬棘,一路踩著對手的尸體成為人生贏家。殊不知,人生不是詐金花,沒有一手好牌,故弄多少玄虛也只是個小丑,一出手就會被人識破。
一個人把時間用在什么地方,得到的回報自然不一樣。如果能夠從那些狗血劇中抽身而出,如果把那些搞辦公室政治的時間,打探小道消息的時間,攀附關系的時間,說別人壞話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以不足的安全感作為動力,去爭取些東西,給自己加碼,拿一手好牌,反饋給內心,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你就有機會在競爭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一個很棒的自己。你覺得自己的能力變強了,自然也就不那么焦慮了。
4
內心變得從容篤定以后,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系,重新定位自己在關系中的位置,是一個鉤心斗角的反派敵人,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好的人際關系離不開關系雙方的信任和互相支持。怎么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并獲得支持呢?我曾經向一位人際關系方面的演講大師請教過這個問題。
答案其實很簡單:請他幫忙。從心理學上說,人都有助人的需要。找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請他幫忙,回頭再去致謝,一來一往,關系就拉近了很多。與其靠詆毀別人來結交盟友,不如在互幫互助中變得親密。或許你有自己更好的辦法和方式,但我們的原則肯定是一樣的,用更積極的手段經營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個充滿愛的聯結的支持系統,內心的孤獨感才會減少,安全感也會隨之增加。
總之,克服負面情緒、與不安全感和睦相處、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和積極維系人際關系。如果能做到這四點,絕對就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不卑不亢,不憂不懼,越來越順利的職業生涯就會在你面前,緩緩地鋪陳開來。
上一篇:對自己外表的態度,就是對生活的態度
下一篇:工作都做不好,還談什么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