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中有夢想
那是在200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在中國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會上進行了著名演講之后,博鰲亞洲論壇成為世界所關注的焦點。
目前,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亞洲以及其他大洲有關國家和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交流的高層次平臺和商討問題的最為重要的場所。
但是,您知道“博鰲亞洲論壇”是怎么成立的嗎?“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組織,正式成立于2001年2月。促成論壇的“博鰲之父”則是民營企業家蔣曉松。
位于海南島萬泉河出口的博鰲,在20世紀90年代還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漁家小鎮。1.5萬名居民打魚和種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1989年,蔣曉松第一次來到了海南,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而來到了博鰲。他看到這里既有江河湖海,還有三座山和三個島嶼,風景十分美麗。
匆匆的一面,使蔣曉松腦子里從此再忘不了博鰲。開始,他本想投一筆資金,把博鰲打造成為亞洲最好的旅游度假區。但不久,他就又有了新的想法和更有價值的創意,那就是把亞洲論壇搬到這里。
有了創辦博鰲亞洲論壇這個意愿之后,蔣曉松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使命之中。他馬不停蹄地在全球飛來飛去,到世界各國要人和名人中進行游說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1997年7月,蔣曉松把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夫婦和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夫婦請到了海南,然后和他們一起來到了博鰲。在博鰲的一個小島上,他們一起吃著燒烤。
晚上,兩位前首相、前總理和他們的夫人就住在蔣曉松開發博鰲的職工宿舍里面。在這里,他們達成了共識,并一起擬訂了創建博鰲亞洲論壇的具體設想。
1998年初,他們又將這個想法傳達給了當時的菲律賓總統拉莫斯。就在那年的9月,三位前首相、前總理在菲律賓馬尼拉共同發表了博鰲論壇宣言。
2000年11月,他們在博鰲召開了亞洲論壇專家會議,對博鰲亞洲論壇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參加會議的20多個國家的專家都很激動,認為亞洲領導人能夠在這里匯聚一堂,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原來,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十多年前就想做這件事情,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今天這件事讓中國人給做成了。亞洲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曾經召開過一次萬隆會議,但那只是一個一次性的會議,而今天的“博鰲亞洲論壇”將是定址、定期地召開會議。
一個國際性常設會議的總部放在中國,這是此前從來沒有過的。蔣曉松做到了。據2008年4月14日競報報道,“博鰲亞洲論壇”今年6月將首次走出亞洲,在英國倫敦舉行國際資本峰會。
其主題是在“亞洲尋求共贏”的總題目下,確定為“綠色亞洲:在變革中實現共贏”。它將是博鰲亞洲論壇自2001年創辦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年會,至時,將有世界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名著名人物參加。
如果說“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民營企業家促成的,不看這個故事很多人會感到難以置信。所以,故事首先告訴我們的是,人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只要想得到,就能夠做得到。
想不到的人,永遠不可能做到;淺嘗輒止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只有那些像著了魔的人,想到底的人,想通了的人才能做到。另外,故事還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夢,有決心,就可以做成一切事情。
上一篇:只有行動才能成功
下一篇:在困境中忍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