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學會忍耐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經在一群幼兒身上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每個孩子發(fā)一塊軟糖,然后告訴他們說有事要離開一會兒。
他希望孩子們都不要吃掉那塊軟糖。他允諾說:“假如你們能將這塊軟糖留到我辦完事情回來,我會再獎勵給你們兩塊軟糖?!闭f完他出去了。
寂寞的孩子們守著那塊誘人的軟糖,等啊等。終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塊軟糖。接著,又有人做了同樣的事。20分鐘后,米歇爾回來了。他履行諾言,獎勵沒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兩塊糖。
實驗遠遠沒有結束。心理學家繼續(xù)追蹤研究那一群接受實驗的孩子。多年以后,他發(fā)現,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無成,而日后創(chuàng)出了一番輝煌業(yè)績的全都是當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自制力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邁向獨立自主的第一步。面對眼前的利益沒有應有的自制力,只會讓你損失更大的利益。
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是說從前有個壞脾氣的人,不能忍受人家的氣,常常跟人家打架。后來他看到那些有修養(yǎng)能忍辱的人,跟別人和睦相處,不發(fā)脾氣。
他也想學忍辱不發(fā)脾氣。但是,當他發(fā)起脾氣時,常常忘記忍辱,又動手打人了。因此,他想出一個辦法,用一塊小木板寫個“忍”字,掛在胸前,以提醒自己。
自從這辦法施行以后,他果然大大地收效,少發(fā)了很多脾氣。因為每當他要發(fā)脾氣時,一看胸前掛的那塊小木板上的“忍”字,怒氣也就被壓制下來了。
可是,有一天,他走過一間茶室,剛好有幾個喝茶的人在批評他,說他的脾氣很壞,這話給他聽到,他立刻舊病復發(fā),大發(fā)起脾氣來,又要動手打人。
他一時找不到別的東西,就把掛在胸前的那塊木板取下,來做打人的武器。在旁邊看熱鬧的人問他:“你為什么要打他們?”
他理直氣壯,睜大眼睛回答道:“他們說我是個壞脾氣的人。我現在學忍辱,哪里有壞脾氣?”
那看熱鬧的人笑著問他道:“老兄!你自己動手打人,這不是事實證明你壞脾氣嗎?”
這時,他才知道錯了,低下頭來向那些被打的人道歉。發(fā)不發(fā)脾氣的主動權在你自己的手中。發(fā)了脾氣,你心里一時痛快,但是,可能緊隨其后的往往就是后悔。所以,不妨從一開始就學會自制。
上一篇:做人要學會分享
下一篇:做人要尊崇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