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除掉孩子心中“嫉妒”這顆毒瘤
彤彤媽媽有一天正走出小區,準備上班去,碰到了樓上的鄰居,這個鄰居的兒子也剛上初一,和彤彤在一個學校。
鄰居對彤彤媽媽說:“現在的孩子,怎么小小年紀就有嫉妒心呢?對門張姐的女兒成績好,我無意中夸了一句,兒子就憤憤不平地說:‘老師包庇她?!_始我也沒當回事。期末考試前,那女孩的幾張復習的試卷丟了,就來我們家,向我兒子借著復印,兒子一口咬定卷子借給表妹了??墒莾鹤痈揪蜎]有表妹,而且,那天晚上,我看見兒子的書桌上竟然有兩份復習試卷,很明顯,那女孩的試卷是被兒子偷了。我當時真是六神無主了,兒子怎么會這樣呢?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焦慮萬分,因為任何思想成熟的人都明白嫉妒是思想的暴君,靈魂的頑疾,我想幫助兒子改掉嫉妒的陋習,可我真不知道怎么辦?彤彤媽,你說我該怎么辦?”
心理導讀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際范圍內,都會不自覺地常常喜歡與他人作比較,但當發現自己在才能、體貌或家庭條件等方面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一種羨慕、崇拜,奮力追趕的心情,這是上進心的表現。但有時也會產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緒,這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不只是我們成人,我們的孩子也渴望友誼,每個孩子也都有幾個朋友,但似乎這些孩子間都有一個威脅友誼的最大的殺手——嫉妒,因為在同齡的孩子之間,往往免不了競爭,因此,一些孩子在面對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成功的朋友時,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和他做朋友,感覺自己像個小丑一樣,簡直是他的附屬品”,這種心理很多孩子都有過。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培養孩子健康的競爭心態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也應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應具有廣闊的胸懷;競爭不應是陰險和狡詐,暗中算計人,而應是齊頭并進,以實力超越;競爭不排除協作,沒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信念,單槍匹馬的強者是孤獨的,也是不易成功的。
專家建議
建議1 讓孩子認識到嫉妒心理的危害
只有改變孩子的認知,讓孩子認識到嫉妒的危害性,他才會有意識地克服妒忌心。那么,妒忌心的危害有哪些呢?家長不妨為孩子列出以下幾條:
第一,對自己來說,嫉妒只能說是一種自我折磨,因為嫉妒憎恨別人又無法啟齒。這樣,只會讓自己在痛苦中煎熬。有人曾說過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它具有最持久的消耗力,會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不僅如此,心懷嫉妒的人,往往妒火中燒,憂心忡忡,人際關系不良。因為通常情況下,心懷嫉妒的人會把這種消極情緒轉化為行動,比如,對被嫉妒者冷言冷語、背后說壞話、故意挑毛病等方式,設法令對方難堪,打擊自信心。
第二,對別人來說,被嫉妒者往往因挫折反而勇敢進取更顯優秀。當你對那些被嫉妒者給予傷害時,只能激發對方的斗志,那么,對方便會更加進步,而你只能停留在嫉妒中不可自拔,可見嫉妒無損他人而折磨自己。
第三,嫉妒是丑陋的。從近處說它破壞友誼。集體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正氣多么令人愉快,而嫉妒者不顧同學之情,朋友之誼,為發泄憎恨而干損人不利己的蠢事,結果只能被嘲笑和孤立。從遠處說,一旦道德墮落,干出傷天害理之事,還將受到社會譴責、法律懲處。
建議2 教育孩子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
現實生活中,部分在競爭中失敗的孩子,往往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會對對手充滿敵對情緒,從這點,也能看出這些孩子還不能用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孩子好的競爭心態,要告訴孩子,在競爭中要寬容待人,讓他明白競爭應該是互相接納和包容的,而不是狹隘的、自私的。
建議3 教孩子在競爭中合作
競爭愈是激烈,合作意識就愈是重要。唯有競爭沒有合作只能造成孤立,帶來同學關系的緊張,給自己平添許多煩惱,對生活和事業都非常不利。
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次比足球賽中,××隊的確贏了,但你發現沒有,他們這個團隊合作得非常好,實際上,你所在的團隊每個隊員都有各自的優勢,但卻有個缺點,那就是你們好像都只顧自己,這是比賽中最忌諱的?!?/p>
總之,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就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與嫉妒告別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后競爭的勝利,取得優秀業績。
上一篇:那些艱難時刻成就最好的你
下一篇:面對失敗,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