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練武講實用
俞大猷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同時,也是一位用武術練兵的武術家。他自幼喜歡讀書、習武。在嘉靖年間,俞大猷中了武舉,后來歷任參將、總兵等職。
俞大猷在年輕時,曾師從江南名師李良欽學習荊楚長劍,他習武刻苦,不僅劍法高超,鉤、刀、槍、鈀等器械也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于棍法。俞大猷練武刻苦,所練的劍法也是很有特點的,因而李良欽認為他日后必定天下無敵。
俞大猷對古代軍旅武藝和民間武藝均有過深入的研究,并且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貢獻。他把從李良欽那里學到的荊楚長劍術,結合臨戰實用的需要,著成了《射法》一書。
俞大猷還研究過棍、鈀、镋、釵等兵器的實用之法,再結合荊楚長劍之法,著成了《劍經》一書。這兩部書被明清的許多軍事著作家和武藝家奉為重要典籍,也顯示出了俞大猷高深的武學修養,同時,這兩本書也成了古代有關武藝理論體系中的精華。
俞大猷練武注重臨戰實用,不求花套。他的武藝很有特點,他所擅長的棍法,被稱為“俞家棍”,這說明他的武藝是自成一體的。平時俞大猷在練習時主張對練,力避單練。他的這些思想,對今后少林寺棍術的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扶持作用。
俞大猷對中國武術的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較大的貢獻,而后人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俞大猷的為人和他練武一樣講究實際。他為人耿直剛正,不屈服于權貴,因此他不為當權者所賞識。雖然俞大猷才德超群,戰功卓著,但終究未被重用。
隆慶初年,因薊鎮防線屢遭韃靼侵擾,俞大猷曾上書自薦,要求出擊韃靼,但朝廷當政者以其年老為由而不用,這使一代名將負憾而終。
上一篇:保持樂觀的心態
下一篇:信任也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