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燕:女人的價值因事業更完美
女人的活法有很多種,在幸福的生活中,更幸福的則是建立自己的事業,讓人生的價值更加完美和熠熠發光。
在中國的億萬富翁中,女富翁的比例較小,但多數都為白手起家創業。史曉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中國普通女性的身影,更能發現一個不甘平凡、自立自強的女強人的姿態。史曉燕的名字,與伊力諾依一起,被諸多普通人所崇拜,如果說伊力諾依代表著一種家具的流行趨勢,那么史曉燕則是女富豪中白手起家的典范。
很多人說史曉燕和王菲有幾分相像,一樣的消痩苗條,一樣的不擅掩飾,眼神里充滿了自信,從骨子里透出一種執著的勁頭,這也許就是女強人的特質。也正是這種對目標的執著,才造就了她女富翁的角色。
如今的史曉燕身價早已過億,從伊力諾依的豪華和氣派就可以看出,史曉燕在其中花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汗水。
有人說史曉燕的成功與她的幸福婚姻有關,這點我們無可否認。她有一位“聰明、肯干、能吃苦、勤奮”的海歸老公,有三個出色的孩子,還有一份雄厚的家業,史曉燕在別人眼中一直是被幸運之神所眷顧的幸運兒。
然而,從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到資產過億的伊利諾依老板,從女護士到董事長,這天翻地覆的人生轉變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傳奇式的經歷。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樣,她成功的背后也有許許多多的故事。
從協和醫院護校畢業后,史曉燕被分配到了又臟又累的骨科病房。打針送藥、端屎端尿,周而復始,工作的艱辛和壓力她倒能應付自如,但是每月70元錢的薪水、6角錢的夜班補助卻讓她忍受不了。當時史曉燕就暗想:我的理想可大了,我的志愿可大了,怎么能在這兒呢?那時的史曉燕,下了夜班,還在拼命學外語。
1984年,史曉燕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從協和醫院停薪留職,應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做了前臺接待。在1984年,跳槽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時至今日,她當年的同事回憶說:“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精明、能干、聰明,對任何事反應都很快。”
后來,史曉燕與自己的丈夫相識,結婚后開始了全職太太的生涯。對于普通女人來說,無須工作,做個衣食不愁的全職太太,這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但不安分的因子天生就存在于史曉燕的體內。
就如史曉燕自己所說:“在我看來,機遇并不是光臨到誰的頭上,然后如何去把握。對于我來說,機遇都是爭取來的,也談不上人生當中有幾大機遇。不斷地爭取,不斷地有機遇,同樣地,不斷地有麻煩和挑戰。我從來不覺得機遇就擺在我跟前,人得發揮創造性。”
1989年,史曉燕的生活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她的丈夫葉明欽到新加坡工作,也就是在這時,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了,她先是做起了導游,后來就在新加坡買房子、賣房子。她說:“當時沒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買房子買到了紅燈區,第二次賣了房子,我賺了8萬新幣,我覺得我適合做貿易。”
這一次的貿易經歷給生性要強的史曉燕很大觸動。通過自己的智慧賺得金錢,這種成就感如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了她。史曉燕經過幾番考察和調研后,決定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家具產業上。
這一行業對于女性來說更具吸引力,特別是史曉燕,她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想法,希望有一個很美、很舒適的家。年輕的時候,她第一次出國去新加坡,觸動很深,覺得當地人的家都很美,走在人家的樣板間都挪不動步子。那時她就萌生了進軍家具業的想法,希望給國人帶來一種美而舒適的生活方式。
史曉燕了解了發達國家對家的概念,看了大量有品位的、精心設計的家,她決心在一個高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事業。然后她支付了每年7萬美元的學費,到美國芝加哥惠靈頓學習室內設計。
后來,史曉燕看準了國內方興未艾的家具業,她同先生一起在機場高速路旁建起了一座家具廠,起初只是干些修修改改的活兒。有了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后,史曉燕便義無反顧地在家具頂級品牌薈萃的中糧廣場租下了百余平方米的賣場。就是在這里,她連續創下了每月零售100萬元的銷售神話。
幾年后,史曉燕大膽出擊,繼續擴大規模。她到光華路花400萬元租下了一座破舊的工廠,改造成1萬平方米的賣場,開始全方位、國際化地打造自己的伊力諾依王國。在史曉燕的心里,溫馨、舒適、簡單是她所追求的居家理念;時尚、簡約是她渴望達到的目標,她躊躇滿志地帶領伊力諾依要超過全球巨頭宜家家居,一心創辦中國時尚家居的自主品牌。
史曉燕的成功不是區區幾千字就可以闡述清楚的,雖然有著幸福的家庭背景,但勇于放棄眼前的安逸生活,出去自主闖蕩,這是成功者的性格,更是諸多女性實現人生價值的軌跡。
上一篇: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下一篇:哪有什么幸運,都是努力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