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向未來
作者簡介
馮天祎:教育科學學院2013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曾擔任教育科學學院講課協會會長一職,曾獲得“優秀學生干部”稱號,曾在校演講大賽中獲得一等獎?,F為吉林省樺甸市城西小學在編教師。
人常說“勤快媽媽懶小孩”,如果媽媽把孩子的衣服穿好、喂飯甚至鞋帶都系好,把一切都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會干了!那么,推此及彼,以此類推,我們的教育能不能“笨”一點兒,我們的老師可不可以做個“笨”老師呢?
那,說到了“笨”,究竟什么是“笨”呢?笨,上面是一個竹字頭,下面是一個本字。在《說文解字》中:“笨,竹里也?!笔侵钢褡拥膬缺诔纬焊蓛簟T谥袊糯l明這個字是來形容一個人的心靈單純善良,就像竹子的內壁一樣。而不是像今天用來形容一個人智商不高。如果你在古代說一個女子,她很笨,那是夸她心靈美麗。但是如果在現在,你說一個女孩子,她很笨,那慘烈的后果我簡直都不敢想象。所以我常常在想,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能像竹子內壁一樣的澄凈,我們的老師是不是也能“笨”一點兒呢?
教育就是使人成其為人,使人成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沒有意義了。我們提出價值主義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歸人的本真,使教育去發展、實現人的價值。我們的價值主義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實、唯和。
在說怎么樣才能做個“笨”老師之前,我想先講講我所看到的教育。
在我前不久見習的時候。我發現現在的課堂都是處于一種“老師讀課文,學生跟讀課文,老師教生字,學生寫生字”的固定模式中。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從一個固定的模板中復制粘貼過來的,而老師的教案只是根據工具書摘抄過來的,學的只有應試教育中單一的考點。第一眼看起來,貌似老師們都很聰明,班級學生成績優異,自己省時省力,但是貌似這樣的聰明都是我們所謂的“小聰明”。
其實面對這樣比比皆是的教育現象我們不難看出,長此以往,中國的教育必將逐步走向死胡同。那么我們的教育可不可以返璞歸真,變得通透一些,變得笨一些呢?
教學以“書本”和“大綱”為出發點,這一點沒有錯,但我們的教師不能單一為了應試教育,填鴨式地把所有的知識喂給孩子。
聰明人有時候真的需要花笨功夫,無論是大學問家錢鍾書先生,還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云先生,從來不愿意以聰明人自居,喜歡下笨功夫,并不以自己笨為恥辱,反而能夠創造出一番新的天地來。正如劉震云先生所說:“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許多人沒有在愚蠢的河流中淹死,都是在聰明的河流里淹死。真正的聰明是愚公移山?!痹谶@里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從前啊,有一個小偷到一戶人家去偷東西,正巧這戶人家的小孩在背《岳陽樓記》。這個小偷啊,就蹭地一下跳上了房頂,他心里想等這個小孩背下來,睡著了,再下來偷東西。于是他等啊等,這個孩子背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還是沒有背下來。終于,這個小偷忍不住了,他蹭地一下跳下去,指著這個小孩說:你怎么這么笨啊!《岳陽樓記》都背不下來,我給你背一遍!于是這個小偷一字不落地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然后充分地鄙視了這個孩子后,忘了偷東西就走了。而這個孩子呢不予理睬,繼續背他的《岳陽樓記》。這個小偷是誰,我們不知道,但是這個孩子,他叫曾國藩。直到今天,曾老先生的哲學智慧和為人處事的道理仍然被無數的中國人所認可。誰都沒有想到曾經的這位智者也會有笨的時候,可見聰明人有時候確實需要下笨功夫。我們的教育亦是如此,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凡是從實際出發,以孩子為根本出發點。即使用了笨辦法,下了笨功夫,也會有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時候。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笨”老師,第一點就是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可能會笨到放棄呆板的教材輔助書,給班級的同學們來一個專屬的“私人定制”,也就是我們教育學所說的:因材施教。教育大家奧茲波爾曾經說過:“教育心理學,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所以,我們應在深入的了解學生后,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再進行授課。
小雞在孵化的最后階段是破殼,而在破殼的過程中,我們把小雞自己從蛋內破殼的過程叫作“啐”,而雞媽媽從外面幫助小雞破殼的過程叫作“啄”。大家都知道,小雞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破殼而出,才會成長得更健康。其實這個“啐”和“啄”,在教學過程中是一樣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覀兪沁€未走上崗位的師范人。我們以后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和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還小,沒有樹立起學習的自覺性,需要我們的正確引導,只有給予學生興趣,他才會有學習的需求,才會產生學習的動機。
以往很多時候學生一遇到困難,教師就迫不及待地幫學生“鋪路搭橋”,以顯教師“知之者”的魅力,學生就會懶得動腦筋,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耐挫力下降,過分依賴教師。如果你敢在你的課堂上,對你的學生說這道題我也不會,要不你來試試,相信就會激發起學生繼續研究、戰勝挫折的欲望。
以往好多時候,教師都會在沒有上課之前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準備好,然后在課堂上全部講給學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過于依賴教師。正是一批笨老師的出現,才使中國涌現出了一批學者和發明家。其實,只要讓學生獲得的更多,做一個笨老師又何妨呢?因此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潛能。
做一個笨老師第二點,就是在授課過程中,我們甚至會拋棄在應試教育中原有的答題套路和答題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逐步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也許會有人問我,你不覺得你這個方法很難而且很慢嗎?但是你相信我,只要你堅持下去,獲得收獲的不僅是孩子還有老師,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教育學所說的教學相長。
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放棄對課堂的霸占,不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被動者,被動地接受灌輸。我們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成為課堂上的主動者,這樣學生學習的欲望才會更加強大。
我們常常把教師在學生與新舊知識的關系地位中,形象的比喻為媒人,一方面是要起到新舊知識與學生之間穿針引線;另一方面,即是化解矛盾,即解答學生對新舊的疑惑。也就是韓愈在《師說》中所闡述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弊鳛橐幻醋呷牍ぷ鲘徫坏膸煼渡?,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要做的,是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非主動地、單方面地把應試教育的知識點全部填鴨式地喂給孩子。
一個好的老師,不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鋒芒畢露的“智者”,而是一個懂得適當藏巧、會激發學生潛能的“笨”老師。一個懂得教育藝術的好老師,必然會在學生面前表現得弱一點,笨一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千萬不要把自己看成高山,視學生為小草,讓學生去仰視我們,懼怕我們,而要讓學生去做高山,去做大樹,因為只有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勇敢堅強,才能頂天立地,才會聰慧機敏有創造力。
的確,面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想要轉變,短時間是困難的。也許有人會問我,你怎么那么傻,別人都嫌麻煩不去做的事,你干嘛要去?是,也許看起來會很笨,很慢,但是你相信我,只要堅持下去,再過二十年,三十年,中國的教育一定會變得更好,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比今天更快樂,中國將比今天更加繁榮昌盛。
我們是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師范人,祖國的幼苗將在我們的手中成長,我們身擔重任。在新的時期賦予“笨”原本的含義。讓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教育都變得笨一點兒,澄凈透徹。
我們不僅要告訴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告訴我們的學生,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耕作歷史的勤勤懇懇的民族,我們是用一磚一瓦堆起萬里長城的中國人,我們知道,小聰明幫不了我們,只有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遠。中國的教育亦是如此。
以往的時候,教師的考慮在前,安排得當。同學們因為習慣了老師的幫助,過于依賴老師的引導,懶散的習氣逐漸形成,自身能力也沒有得到發揮,做事的效率也大大降低。而現在,一個“笨”老師的出現,將學生們的依賴思想徹底地消滅。他們自身的主動性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這正如我們的教學,現在提倡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的教為主導;淡化教師的作用,強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同學們的目標明確了,有了學習的動力了,我們的老師“笨”一點,又何妨?豈不是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的效果?
因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會笨點兒,拋棄應試教育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和答題套路的老辦法。要根據“啟發式教學”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培養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放棄自己對課堂的霸占,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其實看起來笨笨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教師也會獲得成長。
所以,請各位未來的園丁們,就讓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笨笨地,奔向未來吧!
☆教師點評:姜淑梅
題為“‘笨’向未來”,不得不說,作者對“笨”字的理解和領會實屬新穎。“笨”是“本”,是本源,是人本有智慧的“明德”。古語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更重要的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讓學生把握宇宙人生的規律,授業是知識技能,而解惑則需要智慧。當下教育的弊端,只注重知識技能,而忽略智慧的恢復,忽略傳道,忽略人類倫理道德的教育?!氨俊毕蛭磥?,實際是對教育智慧本源的開發,也是因材施教的最佳形式;摒棄應試教育,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明德至善”老師的教育下,真誠地學習,就會“君子務本”,“笨”向更好的未來!
教師簡介:姜淑梅,博士,副教授,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上一篇:“吉師六律”之不浪費糧食
下一篇:《萬歷十五年》之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