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報酬
追求“公平”是人的一種理想,但無論社會進步到什么程度,都不會出現理想化的“公平”。過于執著追求“公平”,只會讓自己承受巨大的壓力;過于苛求得到“公平”,更會讓自己自尋煩惱。其實,當“不公平”出現時,換一個角度去想,也許就釋然了。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月缺的出現,就說月亮不是圓的,也不能因為日食出現,就說太陽不是永恒的,人多想想“不公平”心理就平衡了。
早晨5點,一個人出去為自己家中的種植園雇用工人。一個小伙子爭著跑了過來。這個人與小伙子議定一天工錢十元,就派小伙子干活去了。
7點的時候,這個人出去雇了個中年男人,并對他說:“一天我給你十元錢。”中年男人干活去了。
9點和11點的時候,這個人又以同樣價錢雇來了一個年輕婦女和一個中年婦女,仍到種植園工作。
下午3點的時候,這個人又出去了,看見一個老頭站在街邊,就對老頭說:“為什么你站在這里?”
老頭說:“因為沒有人雇我。”
這個人說:“你也到我的種植園里去工作吧!我給你十元錢。”
晚上,這人對他兒子說:“你叫所有的雇工來,我給他們發工資,由最后來的人開始,再到最先的。”
老頭首先領了十元錢。緊接著中年婦女、年輕婦女、中年男子都領了十元錢。
最先被雇的小伙子看到此種情景后,心想:老頭下午才來,都掙十元錢,我起碼能掙四十元錢。可是,輪到他的時候,仍是十元錢。
小伙子立即抱怨起來,說:“最后雇的老頭,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與干了整整一天的我同等看待,這公平嗎?”
這個人說:“小伙子,我并沒有虧待你,事先我不是和你說好了干一天拿十元錢嗎?拿你的錢走吧!我愿意給這最后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你不許我拿自己的錢,以我所愿意的方式做事嗎?或是因為我對別人好,你就心中不平嗎?”
小伙子憤憤不平拿著十元錢嘟嘟囔囔走了出去。
人希望攀比帶來“公平”,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上只有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
生活中不是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的,生活中確實常常存在明顯的“不公平”。有時不光你覺得生活對你“不公平”,可能周圍人也覺得生活對你“不公平”。但越是這樣,你越不可沖動、莽撞,更不能耿耿于懷,憂心忡忡,并為此失去理智。
牢記:得“該得的”,“不該得的”不爭;“當得的”沒得,不急不惱;得“不該得的”,“得”也不要。這樣才能活得輕松,活得自在。
我們還要記住,過去了的事不去后悔,眼前的事不去攀比,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拿自己應該得到的酬勞,不去在意別人得到多少,更不眼紅他人的財富。
公平不公平,不是當事者說了算,同樣,合理不合理,也不由當事者來評判。
吃虧不一定是壞事,“不公平”也不一定沒有發展的轉機。人不要為吃虧而抱怨,為“不公平”而抱怨,否則,生活就會有太多的煩惱。
上一篇:《拔釘子》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撿一片最美的樹葉》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