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慎獨是中國古代文人提倡的一種情操、一種修養、一種自律、一種坦蕩。
所謂“慎獨”,是指人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自律,按照正確的道德規范行動,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違背做人原則的事。
慎獨是提升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東漢有個叫楊震的人,在做荊州刺史的時候,他的治域內有一個叫王密的人,很有才能,楊震發現后,便極力向朝廷舉薦。后來朝廷下詔委任王密為昌邑縣令,而王密因此也對楊震心存感激,并一直想找機會報答恩公。
過了幾年,朝廷因楊震為官期間奉公守法,政績斐然,調任楊震為山東東萊太守。在趕赴上任的途中,楊震路過昌邑,便順道去看望一下王密。王密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
等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王密獨自一人來到楊震下榻的驛館中去拜訪。兩人互相寒暄一陣之后,王密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對楊震說:“學生能有今天,全仗恩師栽培,這幾十兩黃金,不成敬意,還望恩師笑納。”
楊震聽完之后,感到十分驚訝,他嚴肅地說:“當初我之所以向朝廷推舉你,是因為看你很有才學,也認為你很懂禮。但從今天這事看來,你并不了解我,還是趕緊收起來吧!”
王密以為楊震不收,是怕人知道壞了名聲,于是湊近楊震耳邊低聲說:“恩師盡管放心,現在天黑了,沒有人會知道的,您就放心的收下吧。”
一聽這話,楊震臉色立刻變了,他斥責王密道:“你送黃金給我,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自古以來,君子慎獨,意思是說即使在獨自一人的時候,也不要去做有違于自己良心或讓自己有愧的事。我希望你不要讓我后悔我對你的推薦!”
王密頓時羞愧難當,急忙起身謝罪,收起黃金走了。據說經過這次的事件后,王密后來也成為了一個十分廉潔的官員。
因為“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后世有“震畏四知”一語。楊震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四知堂”,他不僅對“慎獨”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身體力行,可謂自覺自律。他本人也被后人譽為“四知先生”。
古人有“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訓誡。意思是當一個人經過瓜田時,鞋子掉了,最好不要彎腰去撿,否則會被人認為是偷瓜;在經過李子樹下時,即使帽子被樹枝碰歪,也不要伸手整理重戴,以免被人誤以為摘李子。這就是“瓜田李下”的成語之源來。
“瓜田李下”同楊震“四知”故事一樣,都是要求人在沒有監督的環境中自覺自律。
上一篇:《和生命賽跑?》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天堂地獄一念間》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