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最好的老師
在那次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心靜下來的時候?qū)嶋H上是知道身體的需要的。有一天吃自助餐,身體突然發(fā)出一個信號:再吃就該難受了。我立刻就決定不再吃了。你這個獨特的身體需要什么食物,需要多少,它都會通知你,只不過我們不太懂它說些什么,甚至從來沒有想過它會訴說。那一次我第一次體會到身體輕松的滋味,才知道這些年空過了,不知道活著原來這樣美好。
從那開始,我品嘗到了簡單、輕松又美好的生活,我再也不需要學各種營養(yǎng)學,也不用活在應該吃什么和愛吃什么、想吃什么的糾結(jié)中。我初步品嘗到了尊重身體需要的美好。在吃喝拉撒睡方面,身體就是最好的老師,就是最好的善知識,傾聽它,信任它,就能夠品嘗到生命的另一份美好。
有段時間我試著與身體溝通,每天睡覺前就跟身體說:“抱歉,我不知道應該如何養(yǎng)護你,如果給你造成了傷害與痛苦,請原諒我的無知。也希望你能夠告訴我,希望我怎樣來照顧你,或者你有什么和我分享的,我也愿意聆聽。如果我沒有按照你告訴的方法做,請你耐心多提醒幾遍,有時候可能是我還沒有收到你的信息。”果然在幾天以后的睡夢中,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身體的聲音。我聽到我的腸子告訴我,那么多東西,我都被塞得滿滿的了,你不能在我運出去之前少吃一點呀。它很氣憤的樣子。胃也是,它抱怨說,你老愛吃雞蛋,沒覺得渾身都是雞蛋味呀,我特不喜歡,你能不能不吃。第二天,我的飲食很注意,在習慣性拿起雞蛋的那一刻放下了。
有了初次溝通的鼓勵,后來遇到問題,我就問身體。比如晚飯,不吃心里難受,吃了身體難受。后來我就說,身心你們協(xié)調(diào)一下,我怎么能夠把你們都照顧好?嘿,隔天我就知道了答案,它們告訴我,我把信號解讀錯了。想吃東西哪是餓了,是你經(jīng)常收腹,收了一天了,腹部很難受,想放松一下。女人總怕長肚子,收腹成習慣了。我才意識到,原來黃昏時不是想吃東西,是身體想借助吃東西后腹部撐起來的感覺放松自己。
后來一方面我經(jīng)常提醒自己放松,一方面經(jīng)常像肚里有寶寶一樣使勁鼓鼓它,讓身體上緊的閥門逐漸放開。問題就在它被意識到的時候徹底解決了。晚上偶爾吃飯也不會難受了,不想吃,看到全家人吃得高興也沒有想吃的沖動。借助于身體這位善知識的幫助,我從這個問題中解放了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特別想吃蘋果,但吃了就會不舒服。想吃蘋果,是身體里很煩躁,想蘋果的清香,但胃又似乎受不了寒。這個矛盾該怎么解決呢?好辦,午睡的時候就兩只手里各握一個蘋果,醒來發(fā)現(xiàn)渾身充滿蘋果的清香,而且看到蘋果也沒有想吃的感覺了。我也用同樣的方法解決了愛吃西瓜的問題。每到夏天,特別想吃西瓜,吃完又不舒服,于是就每天午睡時放床頭三四片西瓜。西瓜的清香伴隨著每一次的呼吸進入體內(nèi),真的很陶醉,那個感覺比吃西瓜還享受。這樣,既能夠解決問題,又不會傷害身體,身心愉悅。
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建立起與自己身體的溝通,我們才能告別依賴,從盲從中走出來,不再追逐所謂大師們的腳步。憑借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學會尊重,不再用自己的觀點去幫助別人,別人的問題只能靠別人去解決。
人的大腦是全息的,它包含了從人類誕生到今天的所有信息,你腦子里一直思考某個問題,就等于給大腦下指令,它會把里面儲存的所有信息調(diào)出來并傳遞給你。但那些信息只能是經(jīng)驗,經(jīng)驗可能受具體時空條件的限制,也許今天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例如你的體質(zhì)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
在找到自己的指引之前,飲食要奉行當?shù)禺敿尽⒑唵巫匀坏脑瓌t。為什么呢?因為身體是個全息的存在,與外在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一體的。同樣氣候條件下的食物與我們身體的匹配度高,能最大程度地長養(yǎng)我們的身體。食物的問題不是小問題,有句話說,一個民族的未來是由這個民族餐桌上的食物決定的。這也是東方文化的魅力,對事物的認知是建立在整體性、關聯(lián)性的基礎上的,同時也關注個體的獨特性。
據(jù)報道,有一年韓國的白菜遭災,很多中國人覺得是大好的商機,就從中國運去好多白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韓國人并不買賬,盡管他們自己的白菜比中國白菜貴十倍。他們寧肯少吃,也不吃中國白菜,因為經(jīng)濟原因選擇中國白菜的家庭也將白菜的食用量縮減到了最少。最初我覺得韓國人太狹隘,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才知道那不是狹隘,是遵循自然之道。我們有時候卻虛榮盲目,覺得吃得上越遠的食物才越有地位,殊不知對身體健康而言未必好。
季節(jié)不同,大自然給我們準備好了不同的食物,以幫助我們保持平衡。但我們不領情,非要想種種方法對抗。大棚菜的種植豐富了餐桌,但是否對我們的整體健康有利?不說別的,大棚菜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農(nóng)藥、生長素等化學物質(zhì),就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化學物質(zhì)對身體的危害是長期的,后果難以估量。所以盡量選擇當?shù)禺敿镜氖澄锊攀钦嬲龑ι眢w負責。告別大棚菜等反季果蔬,告別火車、飛機、輪船不遠千里運來的食物,不是出于狹隘,而是出于對自己的關愛。
養(yǎng)生是因人而異的,養(yǎng)生的第一誤區(qū)就是套用適合大多數(shù)人的千篇一律的觀念和做法。養(yǎng)護身體是生命里的第一個課程,也是終生的課題。現(xiàn)在因為醫(yī)學核心精神的遺失,一定意義上,我們都成了分工的奴隸,只能依賴醫(yī)生,自己連辨別的基本常識都不具備。這是違反自然的。其實原本養(yǎng)生,護生,甚至療愈疾病,每個人不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就能夠掌握。為什么一定要自己掌握?因為你的身體是變化的。
還有一點,就是真正落實養(yǎng)生護生的基本常識,比如不飽食,吃飯細嚼慢咽,不熬夜,不吸煙,少喝酒,少吹空調(diào),不吃冰冷的食物。但很多人知道卻難做到,一方面是認識不到這些惡劣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到底有多大危害,另一方面,積習難改。一個戒了煙的朋友說,不抽煙的人不知道有多難,不知道戒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他說自己戒煙三年,見到煙都還想吸。聽他講完,我再也沒有抱怨過父親為什么不戒煙了。很多事情我們之所以不理解,是我們沒有親身體會其中的難。其實往深層講,還是因為心靈深處的苦悶。對于真正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心靈來講,這些嗜好根本沒有誘惑力。
再者,可以提倡的就是多喝粥。在《史記·倉公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倉公是著名的醫(yī)生,他能夠判斷一個人還能活多長時間。據(jù)記載,從無不準。但有一次,他判斷某位老人還有五天的時間,結(jié)果老人是十日后離世的。老人的兒子說你也有不準的時候,結(jié)果倉公問,老人家可曾嗜粥?說平常人五日,嗜粥者十日,厭粥者三日。可見吃粥的好處。飯前喝粥,先給胃部預熱,讓后面的食物容易消化,人也不容易吃得過量,所謂“飯前喝湯,苗條健康”之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上一篇:謝謝你,對不起
下一篇:這個世界真的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