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要的或不愿意做的,絕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觀念,是一種把自己和他人對等的人生觀。這種推己及人的做法做起來是很難的,因為人本身都是有私心的,而推己及人是把他人看成自己,想方設法、設身處地做到為他人著想,是一種換位思考。
古代有兩家人,一家姓蕭,一家姓楚。兩家是鄰居,只隔了一道墻,而且這道墻也不是很高,中間還開了一道門,方便兩家的往來,這道門是從來不上鎖的。兩家人和諧相處,倒也其樂融融。
有一年,兩家人院子里都栽種了瓜,蕭家人比較勤勞,細心看護,每天都要澆水、施肥、除草,做得非常及時,所以他們家的瓜長勢很好,瓜藤一直蔓延到楚家的院子里去了,枝繁葉茂。而楚家人呢,由于疏于管理,瓜生長遲緩,而且害蟲不斷,瓜藤長勢一般,又短又細,與蕭家瓜藤的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楚家人心里不是滋味,覺得自己太丟面子了,于是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深夜,趁蕭家人熟睡之際,楚家人悄悄地進入蕭家院子里,把院子里的瓜藤連根全部扯斷。第二天,蕭家人發現了這個情況,看見大門門鎖仍然是好好的,不像是外面的賊跑進來干的,他們想到了旁邊的鄰居楚家,懷疑是楚家的人干的,但是楚家人矢口否認,不得已,他們就告到了當地的縣衙。縣令大人升堂斷案,問明情況后,深入調查,確定是楚家人所為。楚家人知道再也抵賴不過,也只好承認了。
蕭家人氣不過,要求縣令大人把楚家的瓜藤連根也給扯斷。縣令大人說:“他們這樣做當然不好,理應受到懲罰,可是,扯斷他們家的瓜藤,就對嗎?別人做了不對的事,如果再跟著學,也像他們那樣做不對的事,那就心胸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你們每天晚上在他們睡熟后,去他們家院子里給他們家的瓜藤澆水、施肥,讓他們家的瓜長得好,而且要記住,這件事不能讓他們知道。”
蕭家人聽縣令這么一說,覺得有些道理,于是,他們每天晚上夜深后就去楚家的院子里,給他們家的瓜地澆水,施肥。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楚家人的瓜藤長得枝繁葉茂,而且還結出了瓜,楚家人感到很奇怪,自己沒怎么管理,瓜卻長得這么好。后來發現是旁邊的蕭家人做的,他們慚愧之余升起了感激之情。
楚家人真心誠意去給蕭家人道歉,從此,兩家又恢復到以前那種和諧的相處景象,關系比起以前也更好了。
與人相處,不能只顧自己,要多為他人去想。心理學上有一種“回報效應”,即你為他人著想,他人也會為你著想。凡事如果太斤斤計較,不留余地給別人,那別人也會對你斤斤計較、不留余地。
生活不是簡單的“取與舍”,也不是單純的“得與失”。很多矛盾、誤會的產生,就是因為人們太計較了。因此,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用“推己及人”的方式來處理,這樣就會發現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邁不過的坎。其次,借助“糊涂”、忍讓、退卻等人生智慧也很重要。因為擁有了這些,人的心胸就會開闊、大度。明知道對方與己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分不出高低,便不再爭論了。
人要有能伸能屈的變化之胸懷,“吃點小虧”、“忍辱負重”,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積極態度顯現。
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古至今,寬容都被圣賢乃至平民百姓尊奉為做人的準則和信念,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被視為育人律己的金科玉律。
今天你成全他人之美,明天他人會成全你之美。面對他人的“斤斤計較”,我們要不計前嫌。因為錙銖必較,不僅和自己過不去,還會和他人過不去,更會弄僵人與人之間關系,失去更多的利益。
上一篇:《“三天的人生”》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放下”即是快樂》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