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上精明,小事上糊涂
人生如戲,演繹著幻化無窮的各種偶然情況,稍有懈怠就會有閃失,因此要學會在“糊涂”與“精明”之間劃清楚只有自己知曉的界限。
有種人在生活中精明能干,凡事都錙銖必較,你可以說他們活得聰明,但是他們不一定活得聰明。人的一生不必太較真,遇大事的時候分清輕重,小事上糊涂一點,這樣能活得自在坦然。
有人可能會覺得“大事不糊涂”的人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其實大事就是由小事積聚起來的。所謂“小事糊涂”,只是裝糊涂而已,因為真正的智者不屑在小事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事必躬親,會活得很累。諸葛亮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是他治理蜀國事必躬親,最后累得病倒了。而他死后僅幾十年,蜀國后備人才嚴重不足,國力衰退,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了。
在處理大事與小事的關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種論點: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羅馬律法中就有“行政長官不宜過問細節”一條。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領導者,普通人也時時面對自己的大事和小事,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總是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耗神費力。
何為大事?影響全局的事為大事,決定整體的事為大事,范圍內的工作重點為大事,也就是說,以結果來評價事之大小。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也精明,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算計,就不可能擁有很多朋友,也不可能在團隊中起到最好的作用。
有時候我們不要把自己當聰明人,很多人不希望被人看透他們的心思。我們要注意,即便讀懂了別人的心思,小事情也不要太較真,裝糊涂就可以了。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才是上策。
我們既要學會“糊涂”,做到不露鋒芒、暗中進取,又要學會把握時機,該“聰明”的時候便要果斷出擊,施展自己的才華。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才是真正的聰明。
上一篇:復雜問題,簡單處理
下一篇:失敗,只不過是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