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給予他人真正需要的幫助
古時候,有個書生走在大路上,發(fā)現(xiàn)一條小魚陷在深深的車轍里。車轍里的水已經(jīng)干涸,小魚奄奄一息,看到書生,它掙扎著說:“善良的書生,請你救救我,別讓我渴死。”
書生同情小魚,對它說:“你真可憐,我這就去稟告國王,開鑿水渠,將大河和東海的水引到這里,這樣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小魚說道:“你隨便舀一瓢水給我,就能救我一命,可是你卻在這里夸夸其談,等到你說的水渠開鑿完畢,我早就渴死了。你真的要救我嗎?”
小魚馬上就要渴死,路過的書生發(fā)下宏愿,要給小魚開鑿水渠。想要幫助他人是件好事,但要知道遠水不解近渴,有心不一定就能幫助人,用錯方法也幫不了人。就如在沙漠里干渴的旅人,海市蜃樓再美,也不能讓他解渴,切莫讓自己的好心成了他人的海市蜃樓。
一個重視他人、關心他人的人,必然有愛心,并愿意幫助他人。但幫助也需要頭腦,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去幫助,人家感激你;別人不需要幫助的時候你非要幫人家做事,人家會以為你精神出了問題,或認為你無端大獻殷勤,別有所圖。可見好心應該有,但要放對地方。
張先生路過街邊的廣場,聽到一陣陣叫罵聲,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打架。其中一個孩子被打翻在地,其他孩子上去拳打腳踢,被打的孩子發(fā)出呼救聲,其他的孩子不管不顧,不停地打去。直到地上的孩子再也爬不起來了,其他孩子才揚長而去。
張先生心生同情,就從口袋里拿出手帕,上前想要扶起那個孩子,孩子卻說:“我不需要你的幫助,剛才你明明看到了他們在打我,你只要出言制止,就可以讓我不再挨打,可是你卻沒有說話。你以為我現(xiàn)在需要一條包扎傷口的手帕嗎?”張先生聽了,慚愧不已。
在他人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是雪中送炭,等到他人渡過了難關,你再趕過去說要幫助對方,最多算是錦上添花。人們懷念的是寒冷時候的炭火,而不是熱鬧時候的一朵鮮花。故事中的張先生顯然犯了這個錯誤,所以他得到的不是感激,而是輕視。
當然,我們幫助別人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人懷念,而是為了自己的善心。但善心不能以正確的方式及時表達,對他人對自己也是一種遺憾。既然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選擇幫助別人,那就要將這件事做好。幫助別人不但要幫到底,幫助別人也要幫得好、幫得對。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將心比心,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樣的幫助?首先我們不需要那種全權代辦式的幫助,這種與溺愛無異的關心會讓我們無法親力親為,無法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讓我們只能依靠別人;我們也不需要那種帶有附加條件的幫助,或者說,我們能夠接受利益交換,但不能忍受有人以“幫助”之名,為的是索取回報;我們更不需要那種說著幫助,在一邊袖手旁觀的朋友;還有一種幫助讓我們頭疼,就是有些人不了解情況,好心辦錯事。總結了這么多,你應該知道如何幫助他人:不越俎代庖,不索取回報,不隔靴搔癢,更不要拖人后腿,這就是真正的幫助。
上一篇:細節(jié)才是成敗的決定者
下一篇:耐得住寂寞,等得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