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智慧在于了解的深度
一位禪師正在誦經,他的徒弟在旁侍奉。冬日天寒,禪師下令:“徒兒,你撥一撥爐子,看看還有沒有火。”徒弟于是在爐中撥了一撥,說:“師父,沒有火。”
禪師站起身,親自拿起火鉗,伸入爐中深深一撥,結果撥出點點火星。他問徒弟:“徒兒,你說沒有火,那這個是什么?”
徒弟說:“是徒兒未曾深撥。”禪師說:“萬事有始必有終,只知始,未知終,非悟者。”
“只知始,未知終,非悟者”,禪師說的這句禪語與我國《詩經》上的一句詩異曲同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能夠開始的人很多,堅持到最后的卻很少見。故事中的禪師認為做事要深入,不要停在表面,這同樣是一種堅持。不論什么事,做得深入一點,就能了解得透徹一點,得出的結論也會更加準確,這就是將事情做透。
一個人的能力、閱歷是有限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將一件事做好,但是,有心的人卻會把一件事做透。把事情做好固然能達到我們的目標,把事情做透卻也是另一種收獲:收獲的是做事的學問、動腦筋的方法。只有把事情做透,才能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從這個過程中得到智慧與啟迪。深耕細作的糧食與播種機大面積種下的糧食雖然都能獲得豐收,但前者無疑比后者更有營養和口感,這就是“透”與“不透”的區別。
把事情做透是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想要全面了解一件事,就要從各方面嘗試,就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到事物的全貌。多數人在實踐中能夠觸類旁通,通過一件事思考到更多的事。因為要解決一件事,可能要學習很多東西,在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當一個人把一件事做透,他會發現自己會做很多件事,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一位漫畫家在雜志上連載一部少年漫畫。剛開始的時候,讀者很喜歡這部作品,認為設計新奇,男女主角有個性。這部作品可謂一炮打響,引來了眾多的追捧。連載兩年后,漫畫家感到后繼無力,讀者們也對這部作品漸漸沒了耐心。那本雜志對這樣的作品一向的做法是“腰斬”,即在一個月之內草草結束作品,給其他作品讓出地方。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漫畫家本人也對這部作品有些厭煩,但他做事認真,他決定給這部作品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于是,他依然精心構思,認真作畫,并把不滿意的部分反復修改。
沒想到最后一個月,形勢突然出現逆轉,漫畫家的誠意讓這部漫畫更加精彩,眾多讀者都表示這部作品還有很多潛力,希望雜志繼續刊登。在讀者的要求下,雜志社決定繼續這個連載。作家沒想到,一次堅持,竟然會有如此收獲。此后他越畫越好,這部漫畫成了大熱作品,經久不衰。
漫畫家的作品即將面臨“腰斬”,他對自我的要求就是盡可能將事情做透,即使結果可能不讓人滿意,也要竭盡全力,讓自己不留遺憾。當人下定決心后,就能心無旁騖,這個時候往往能夠注意到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激發出從未有過的靈感,從而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可見,把事情做透才能把事情真的做好。
如何才能把一件事做透?關鍵要沉住氣,專心,持久,不服輸。沉住氣,就是我們說的心靜,在任何時候不要忙亂慌張;專心,就是說不要吃著盆里的惦著鍋里的,要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持久,是指要有計劃、有策略,不能急于求成;不服輸,是說在暫時的挫折面前懂得迂回,以退為進,冷靜地尋找解決辦法,相信苦心人天不負,轉機總會出現。這些因素加起來,再加上一顆愿意思考的頭腦,就是將一件事做透。
心靈的修為同樣追求“透”,禪的要義就是看透世事,參透人生。想要達到“透”,就要靜思,審慎地思考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它產生的原因、過程中的每一個轉折,以及相應的結果。只要仔細觀察過幾件事,就會發現事事相通,什么事的起伏都有相似的地方,這個時候,智慧就會產生。因為通透,即使不能知曉一切,也能知道事情的大概,遇事就不會失去方寸。靜者因透生靜,因靜而透,就是修禪的真意。
上一篇:時光再令人惋惜,也終將成為過去
下一篇:暫時的忍耐,讓你更清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