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子”與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創造的“陳氏定理”家喻戶曉。可是沒有人會想到,這個“數學王子”曾被人稱作書呆子。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他前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這個數論,但因為他自己不能證明,所以世人稱之為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后來寫信告知歐拉他的猜想,自從歐拉知道這個猜想以后,就竭力想要證明它的正確性,可是直到死也沒有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
沈元又說,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可是他真的沒有想到,坐在他講臺下的學生陳景潤,竟然會成為那個去摘取數學皇冠上明珠的人。
這一節課,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十分入神。他對這個奇怪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總是鉆進圖書館,不僅把他當時學習的中學課程讀完,連大學的數理化課本也一覽無余。每天同學們看到陳景潤,不是手捧著書本苦讀,就是因為想著數學題而不慎撞樹、撞電線桿,大家都在背地里笑話他是個“書呆子”。
可是陳景潤并不理會他人的笑話,在他心里,數學才是他的整個世界,一進入這個世界,他就無比快樂。盡管這個世界,有時候像迷宮一樣,讓人感到迷離,但是,走出迷宮攻克難題的快樂,卻是許多其他事情不能比擬的。可見興趣的確是第一老師。正是沈元講述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在復雜的環境中,在簡陋的條件下,那位舉世震驚的奇才陳景潤,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借一盞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著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在人們的誤解中,他執著、艱難地在摘取“明珠”的險峰上努力前行。經過十幾年不懈的努力,陳景潤在這一領域終于取得了豐碩成果。
當陳景潤的論文發表后,立刻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他的結論被大家稱為“陳氏定理”,而數學界將“陳氏定理”譽為這一領域的“光輝的頂點”。英國一個數學家給陳景潤的信里說“你移動了群山”!
名人箴言
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陳景潤
上一篇:“老夫老妻”也要創造浪漫浪漫不光是男人的專利
下一篇:“奔馬式”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