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留有余地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這句話就是說話留有余地的作用。待人辦事如此,說話更是如此,不要把別人置于“絕地”,如果把別人逼入絕境,也就是把自己逼入絕境了。
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把話說滿,總覺得自己的見解沒有錯,根本不容分辯,于是馬上蓋棺定論,不留余地。可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間,是為了輕輕晃動時不會讓液體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是為了不會因輕微的擠壓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是為了防止“意外”發生而讓自己下不了臺。
那些大話連篇卻甚少有實際行動的人難免會讓人覺得華而不實,難以信任。不如低調一點,少說話多干活,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做事的時候,對別人的請托可以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上級交辦的事當然要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會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這是為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這樣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謹慎,別人也會因此更加信賴你。
用不確定的詞句可以降低人們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順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們因對你期望不高,最后總能諒解你,而不會對你產生不滿,有時他們還會因此看到你的努力,不會全盤否定你的成績;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往往會喜出望外,這種增值的喜悅也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無論何時,說話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留有余地,使自己可進可退。雖然你不一定會戰無不勝,但至少不會敗得一塌糊涂。要想把握好分寸,給自己有留余地,需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話不要說過頭。說話時,如果違背了常情常理,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其次,話不要說得太絕對。人們都喜歡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考慮問題,對于絕對的東西,在心理上會有一種排斥感。
因此,在談話時,即便是我們絕對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話說得過于絕對,絕對的東西容易引起他人的質疑。而現實是,如果對方有意質疑挑刺,還真能挑出刺來。與其給別人一個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話說得委婉一點。
最后,話要說得圓潤一些。當我們為了某個目的與他人談話時,話要說得圓潤一些,這樣既能給我們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也能從容地達到我們談話的目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說話留有余地,既不會得罪別人,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還能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上一篇:說話低姿態,多贊美別人
下一篇:責任心是完美工作的保險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