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去哪兒了
當年從政通超市八元錢買來的那只小豬,已經陪伴了女兒一年。這一年當中,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從某一方面講,小豬在寶寶心中所占的分量比家里人還要重。小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難被大人理解的,不論父母還是老師。他們表達能力有限,難以與大人溝通。很長很多時間里,孩子們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缺少撫慰,缺少同感。我想,這就是寶寶為什么依賴毛絨玩具的真正原因。在女兒眼里,小豬是有生命的,他們無話不談、惺惺相惜,彼此間百依百順。在人類世界里,寶寶找不到這樣的伙伴。這個世界上,關系最近的,是兩個彼此想通的心靈。如果有一天,一個這樣的角色突然離你而去,真不亞于失去一位至親。
由于對女兒的寵愛,小豬在我們家人眼里也備受優待。稍有污漬,就會被放進洗衣機里,使用對人體絕無刺激的洗衣液,把它洗干凈。身上開了線,會有人用針線把它細細地縫補整齊。女兒上了幼兒園,不能把爸爸、媽媽、奶奶帶去,卻可以把小豬帶進去。于是,我們家花一個人的錢,送進幼兒園的其實是兩個。兩個小家伙在那里相互鼓勵、彼此呵護、共同成長。
幼兒園的院子里有一架巨大的組合式滑梯。小朋友放學之后,總要在那里先玩耍一陣才肯回家。女兒抱著她心愛的小豬爬到滑梯頂端,先放手讓小豬滑下去,然后她才滑下來,把小豬抱起來。沒錯,知己之間,快樂需要分享。
但是,跟寶寶相親相愛的小豬,有一天忽然不知了去向。現在想想,我心里還會覺得一絲內疚。
有幾天,孩子奶奶回了家,我們的日子也因此過得稍顯緊張。那天下午,我要上班,妻子也無法提前下班接孩子。妻子有個朋友小伊,跟我們家關系一直很好,同住一個小區。小伊的兒子恰好跟我女兒在同一個幼兒園。于是妻子讓我先把小家伙接出來送到小伊家,等她下了班再去接。
我正在單位,大約不到七點,妻子打來電話,問我接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把小豬帶回來。我一聽,心里有點慌,難道小豬不見了嗎?小豬都是寶寶抱著的,那天她有沒有抱回來,我還真沒有什么具體印象。恰恰是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我們偏偏很少留意。妻子去小伊家接孩子,在那里又玩了一會兒,臨走才發現小豬不見了。寶寶說抱回來了,但就是找不到。妻子問我是不是放在我的車筐里沒拿出來。于是我趕緊請個假跑到廠門外車棚里去看。遺憾的是,小豬根本沒在車筐里。
下班回家,已經是半夜。娘兒倆都睡了。寶寶摟著小狗偎依在媽媽懷里。床邊放著其他幾個毛絨玩具。看此情景,感覺孩子是在委屈中入睡的。小狗只是眾多毛絨玩具中選出來的小豬的臨時替代品。
后來妻子告訴我,寶寶那天哭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是星期六。事不宜遲,我趕往幼兒園,看看有沒有落在她的教室里。幼兒園關著門,里面沒有孩子也沒有老師。我好說歹說,看門的大爺才準許我進入。幸好教室門沒鎖,我在大爺的跟隨下進行了嚴密的搜索。教室里沒有,我無奈地離開。從教室到幼兒園門口這一路我眼睛不停地到處巡視,希望能夠突然見到小豬的影子。我賊眉鼠眼的樣子最終引起大爺的反感。
“一早我就打掃過了,這里不可能有!”這是老人家的逐客令。
垂頭喪氣回到家,我跟小家伙說,小豬找不回來了,我們再去買一個好不好。小家伙哭了好一陣,后來勉強點了點頭。
首先我們去政通超市,這里是小豬的出處,如果能夠發現它的一個同伴,最好不過。但是政通超市的二樓早已關閉了,玩具放在一樓。那里也有小豬,但是跟我們的想象相去甚遠。隨后我載著女兒去別的地方繼續搜尋。兩天工夫,我們沒干別的,買來了三只小豬。每次小家伙都是點頭同意的,但是買回家卻不愿意抱。這兩天中,小家伙的情緒一直低落,而且一到晚上就哭。
星期一,女兒抱著小黃狗去幼兒園。
侯老師一見就問:“咦,小豬呢?”
“丟了!”孩子媽媽回答。
“啊?”侯老師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那怎么會丟呢?誰弄丟的啊!”我想,侯老師是了解孩子的,知道小豬在小家伙心里的分量。
“她爸爸!”妻子回答。
當時我不在場,但是能夠揣摩出老師的心思。她心里肯定在想:“哼,你不是心疼孩子嗎?怎么連孩子最心愛的玩具也看不住!”
從那以后,我再去幼兒園接孩子,見了老師,跟矮了半截似的。
故事發生的時候,當時我生產段的段長對我說過一句話,逆耳但有道理。
“丟了正好,省得慣她這么多毛病!”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總要經歷一些這樣那樣的坎坷與挫折,而人類恰恰就是在這諸多的坎坷與挫折中漸漸成長。對于一個和平、富裕時代的小孩子,她能夠經歷什么樣的坎坷呢?我想這可能就算是吧。經過這次情感上的打擊,我想小家伙一定會變得堅強一些、成熟一些。想想這些,我內心的愧疚也漸漸得到了些許平復。
上一篇:小家伙,來認認自己的家
下一篇:小記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