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一場失敗
非洲豹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北部的一片沼澤地上,它們是整片水域的王者,它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作失敗。
13世紀中葉,非洲豹卻遭受了一場浩劫。據(jù)史料記載,成群的非洲狼襲擊了它們,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非洲豹失去了殊死搏斗的能力,在混戰(zhàn)中,傷亡上千只。一段時間內(nèi),非洲豹瀕臨絕境。
狼的形體只有豹子的一半,本來不會對豹子構(gòu)成威脅,但為何發(fā)生這樣意外的事件?這令許多動物學家們費盡了心思鉆研。直到20世紀30年代,原因才初露端倪,初步的研究結(jié)果是:非洲豹經(jīng)過一個世紀的退化,已經(jīng)失去了一部分抵御功能,原因是它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勝利者,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失敗,初生的豹子也接受了這樣的教訓方式,從此以后,它們不再認為自己有對手,日久天長,手腳懈怠,思想松懈,直到進化后的狼群肆意奪去了它們的生命。
200年以后,在這片水域里,非洲豹卷土重來,勢頭十分迅猛,從開始時的幾十只到后來的幾百只。它們的對手非洲狼遭到了致命性的打擊,豹子本來就殘暴成性,它們想收回失地,報祖先失敗之仇。于是,戰(zhàn)爭從一開始便進入白熱化,幾個黃昏,原野上便狼尸堆積如山。
非洲豹經(jīng)過兩個世紀的整頓,總結(jié)了一套壓制自己族群狂妄的方法——挫折教育。
豹子從來不知道什么叫作失敗,在它們眼里,只有自己是最偉大的,這也是非洲豹差點兒滅絕的原因。聰明的豹子后代們得出這一結(jié)論后,它們就在小豹子出生后,給它們故意安排好了一場好戲,通過挫折,讓它們意識到隨時會有危險,讓小豹子們保持警惕,不敢疏忽大意,不要認為自己是世間的絕對王者。
小非洲豹在田野里搜尋獵物,當一只獵物進入它們的視野時,它們通常會欣喜若狂,馬上向獵物發(fā)動攻擊,它們很輕易就得到成功,但是獵物將變成自己的饕餮盛宴時,另一只豹子卻出現(xiàn)了。這是一只“搶食豹”,它看到了小豹子的獵物,便過來搶奪,小豹子不依不饒地反抗,認為老豹子破壞了它們共存體之間的生存原則,因為豹子之間的食物是不可以隨便搶奪的,這會破壞它們之間的和諧。
老豹子只管將小豹子的食物吞噬干凈,然后將嘴巴在樹樁上擦拭干凈,用不屑的眼神看看小豹子,便揚長而去。
小豹子垂頭喪氣,此時它們才會想到,除了其他動物天敵外,它們竟然在自己的內(nèi)部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這種“搶食豹”形成了一個團體,它們專門襲擊小豹子獵來的食物,這種規(guī)律沿襲下來,導致了它們內(nèi)部的殘酷競爭。
其實這種“搶食豹”的存在會讓不可一世的小豹子接受多方面的訓練,讓它們不敢馬虎大意,不敢放松警惕。
這樣就造就了非洲豹的勇猛精進,它們是整個非洲大沙漠上的統(tǒng)治者,它們發(fā)展到高峰期時,甚至敢對非洲獅群進行攻擊,這引起撒哈拉沙漠附近的獅子成群地遷徙至南部地區(qū)。
安排一場失敗,只是為了提高警惕性,提高生存的能力與空間,非洲豹如此,人類也概莫能外。
順風順水的孩子,一路走來,到社會上時,通常適應(yīng)能力非常糟糕,他們會為一場失敗而耿耿于懷。
從小窮苦、經(jīng)歷挫折的孩子,他們不敢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們的目標永遠在前方。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停下來,他們就會像小非洲豹一樣,無法得到想要的薪水、食物和生存空間。

上一篇:孩子們的魔法屋
下一篇:尋找一段那年的風花雪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