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工作太安逸,你的能力會退化
曉彤從來沒想到自己會主動辭職做全職媽媽。
那天下午四點鐘,家里保姆打來電話說,寶寶在玩耍時不小心磕破了腿上的皮,正在醫院就醫。曉彤一聽,馬上將手里的工作交給同事,并去領導辦公室請假。
“如果孩子非常需要你的照顧,我建議你最好做一段時間全職媽媽,好好陪伴她。”終于有一天,上司不慍不火地說出了這番話。曉彤的臉“刷”地紅了,她知道,這個月為孩子的事已經請過4次假了,上司能說出這樣的話,實際上已經對她非常不滿了。沖動中的曉彤口頭辭職了,然后奔去醫院。
其實,在10多年的職場生涯中,曉彤還是勤勤懇懇地做好工作上的事。當初剛進公司,她是后勤部門一個小職員,那時候,她工作積極性很高,常常以公司為家;看到哪里有問題,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都會及時和上司溝通;哪怕跟上司意見不一致,也會真誠地去探討。兩年后,由于表現突出,她被提升為小組主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曉彤覺得自己的工作熱情漸漸消失,每天都是機械地做著同樣的事情,不愿花心思多思考一些問題,上司交給的工作只是保質保量地完成。有時候,部門開會,上司給大家鼓勁,她心里也會起一陣波瀾,想努力做一番事業,可隨后,惰性又使她沉寂下來。在小組主管的位子上干了三年,沒有任何提升,曉彤干脆回家生孩子去了。
休完產假后的曉彤,內心更趨于平靜,她的頂頭上司換了一次又一次。有時候,甚至是她這個資深員工代表領導去初次面試她的直屬上司,而自己卻始終原地踏步。“沒關系,做好現在的事就可以了。公司福利不錯,工作壓力小,能這樣一直做下去也挺好的,何必在乎職位呢?”曉彤這樣安慰自己。沒想到,在“混”了幾年之后,她竟被迫主動辭職,職場生涯“安樂死”了。
曉彤心中說不出的后悔,覺得不該在工作中過于放松自己,到現在只能回家帶孩子,而將來也不知該怎么辦。
有句古話叫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初入職場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會積極參與,主動找機會勤勤懇懇地做,不放過任何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但是在熟悉的工作中日復一日,可能慢慢強化了鈍感神經,對“壓力”已經麻木,工作動力也似乎總是不夠。如果你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清醒了,否則很可能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等來的是職場里的“安樂死”。
職場人許多人最常說的話就是“還不就是那些工作”,在面對這些機械的工作時,他們因為安于現狀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或是干脆失去了擇業的勇氣,從而拖延了職場進取的腳步。
身在職場,無論從事何種工作或者身處何種崗位,都要有危機感和競爭意識,適時調整、完善自我,厚積薄發,這樣才能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如果你的工作太安逸了,應該認識到,這對你不一定是好事。專家告訴我們,過度安逸會對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智能下降。人的大腦功能是“用進廢退”的。工作中勤奮的人,能使大腦釋放更多的腦啡肽等特殊的生化物質,腦內核糖核酸的含量要比普通人的水平高10%~20%,它們能促進腦垂體分泌神經激素——多肽組成的新的蛋白質分子。這種蛋白質被人們譽為“記憶分子”,可以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展。
貪圖安逸、不善動腦的人,由于大腦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腦啡肽及腦內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的水平就會降低,長此以往,會使大腦功能逐漸退化,思維及智能變得遲鈍,分析判斷能力降低。
◆免疫力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動則盛,惰則衰。貪圖安逸者活動太少,時間長了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再加上體重增加,容易患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病。另外,許多慢性病,包括消化性潰瘍、糖尿病、膽石癥、心律失常等,也容易發生在逸多勞少的人身上。懶散懈怠的人,精力和體力無疑會走下坡路,抵卸疾病的能力相應降低,很多疾病就會趁虛而入。
◆心理受損。貪圖安逸者常常會沉湎于不良情緒的負體驗之中。這是因為他們甘于平庸,迷戀清閑,得過且過,事業上無所作為,可能會引起周圍人們的不滿和反感,這反過來也會影響他們自己心態的健康。
◆健康受損。大量事實證明,中年人的健康有賴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賴于神經系統保持一定的緊張性。貪圖安逸會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導致未老先衰。這是由于不良心理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不良改變又會反過來加劇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殃及體內一系列代謝過程,損害身心健康,進而導致早衰。有資料表明:平時心境較差且不愛運動的中年人,心腦可早衰10~15年,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要比一般人高出1~3.5倍。
古人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也說過:“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工作中貪圖安逸有害健康,而努力勤奮才是保健的良方。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從事安逸的、沒有挑戰的工作,也會使你的工作能力停步不前甚至退步,使你錯過可能的發展機遇。工作太安逸,人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就會下降,這很危險。往往很多人就這樣從“安樂”走向“死”。面對“職場安樂死”,一定要用積極的心態去調整和擺脫這種困境。對此,職場專家給出這樣的建議:
調整職業目標
參加工作3~5年,對自己的能力、愛好、優缺點應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時候,要給自己做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如果認為這個職業確實不適合自己,那就要盡早調轉“航向”,找到更能展現自己的舞臺。
在工作中產生暫時的倦怠很正常,不能因一時的抱怨沖動而放棄已有的工作,應該將自己的理想與職業規劃目標保持一致,不能做溫水中的青蛙,靜候職場“安樂死”的到來,而應勇敢地面對現實,對職場“安樂死”說“NO”。
學無止境、保持工作熱情
人的潛能無限,應不斷挖掘。而且職業領域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狹窄,要不斷探索,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工作熱情不減,方能有所收獲。
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里摸爬滾打的職場人,對工作能否保持長久、穩定的激情,直接影響你在職場的發展狀況,從而影響你的整個人生。建議職場人要以積極入世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
過來人的點撥
如果對自己沒有高要求,逃避有挑戰的工作,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你的能力就會退化。等到被職場拋棄那天,就悔之晚矣。
上一篇:工作中,誰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
下一篇:工作必然有枯燥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