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工作中,誰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
小李在一家企業從事文秘工作。最近領導出席一個重要場合需要一篇發言稿,領導點名要小李的同事老張寫,并要求兩天內交上來。
老張是單位的老筆桿子了,寫篇發言稿應該沒問題,但這兩天他老伴因患病住院,家里沒人護理。眼看老同事因分身乏術而發愁,小李就主動把任務攬了過來。小李用了整整一個晚上,費盡心思寫好了發言稿,第二天拿給老張把關。接過材料,老張一看,寫得不錯,只是個別地方用詞不妥,他稍加改動,便趕緊送到經理室。
果然,領導對報告也贊賞有加。看到領導滿意,誠實的老張如實匯報了情況。領導聽完,連發感慨:一是不知老張家里情況,沒有體諒老同事辛苦;二是表揚小李,主動請纓幫助他人,后生可畏。
事后,小李說,當初真沒想到領導會因此表揚她,畢竟她只是想幫助同事而已。不過這件事情也給了她一個啟示:幫助同事,不僅可以贏得同事的尊重,還有可能得到領導的器重,因為你在幫助同事的同時,也向領導顯示了自己的能力。
幫助別人,互相幫助,是從小我們就知道的道理,相關的詞語和句子我們可以脫口而出一大堆。但是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互相幫助反而更少,于是“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成為當今社會的流行語。很多人怕自己的幫忙引起人家誤會,或者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俗話說:“贈人玫瑰,留手余香。”相信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句話在職場中,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主動積極地幫助別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職場中,良好的人脈關系和工作口碑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人脈是靠自己經營出來的。幫助別人越多,你得到別人的幫助也越多,你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幫助別人,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主動去做的,等到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得到同事投桃報李的友好援助。
所謂“助人者,人助之”,辦公室中,同事們平時在工作上、生活上互相關心、支持和幫助,是必要的。當對方遇到困難、挫折或者工作上出現了“漏洞”,這時候能及時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是最容易贏得對方友誼的。這樣做,不僅能及時解決對方的困難和問題,還會使對方倍加珍惜和感激。
幫助別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當一個同事請你給點意見時,該如何是好呢?諸如“你認為我的工作態度不對嗎”、“是不是我不該以那種方式處理同老張的矛盾”這些問題,當然都不易處理,卻也給了你一個幫助對方進步和表現氣度的機會。最愚蠢的回答就是直接答“是”或“不是”。回答應該有一些建設性,也就是你應該提議一個可行辦法,而又不會被誤認為批評。因為如果你的答案不能令對方暢快,他肯定不會接受你的意見,甚至認為你是敷衍他,白白辜負了他對你的信任。正確的做法是:告訴你的同事,如果換了是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例如,他因為未能準時預備開會用的文件,遭到領導責備,就應婉轉開導他:“沒事兒,大家都知道李主任那人認真得很,以后注意些就是了。”千萬不要跟著附和、指責對方或其他領導的錯處,“李主任真是過分,你也只能按他的擺布去做了”,這樣無異于火上澆油,對同事、對他的領導甚至你自己,都沒有好處,何苦為之呢?
當然,要表示你的關切,這跟其他人際關系一樣,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使得付出關切的人覺得有意義,接收這種關切的人也是一樣。它是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在工作中,有的時候,我們還應該幫助我們的上司。上司就是上司,很多時間我們很難拒絕上司的求助,此時,要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支持上司,甚至可以主動提出做一些相對較難的事情。不要想著為加薪升職而去幫助他,而僅僅就是為了幫助他而已。那些能夠幫助上司的人,都是聰明人,上司肯定知道如何回報你的幫助。
也許有人認為主動幫助同事、新人、客戶以及供應商,不是一個聰明的舉動,也未必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但至少會讓你周圍的人看到你的善意。辦公室中一個好的口碑,可能不會讓你免受傷害,但一定會幫助你在受到傷害后有機會復原,不至于一敗涂地。
過來人的點撥
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工作中幫同事一把,就為將來自己求助于人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工作不是交朋友,要懂得包容異己
下一篇:工作太安逸,你的能力會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