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座獨木橋,起跑不怕邁錯腳
“成功是座獨木橋,起跑不怕邁錯腳”,說這話的人叫景曉波。2003年,景曉波不顧家人反對,只身一人來到煙臺市開發區。生活的不易、求職的艱難,讓他始料不及。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租住在一個只有十幾平方米小單間里,一張床一個板凳就是所有的家具。無奈之下,學家電維修的他跟著裝修公司干起了電工,協議是每干完一家給800元錢。
“可有些活兒一拖就是好幾個月,有的甚至超過半年。”景曉波說,一年下來,根本沒拿到幾個800元,忙碌了一年,身上的錢比剛到煙臺時還要少。
2004年,景曉波終于下定決心,要發揮所長開一個家電維修店。通過四處考察后,景曉波終于看中了一個門臉房,此時的他,交了2800元一年的租金后,已是身無分文。而殘酷的現實依然不放過他,因為,維修店遠沒有他期望中的顧客盈門,在硬撐了幾個月后,維修店還是關門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開店不成的景曉波卻在這時接觸到了電腦。那是在維修店時,一個朋友送給他的一臺486電腦,但沒用幾天電腦就壞了,他就抱著電腦去找人修,人家開箱看了一下,告訴他硬盤壞了,換要花不少錢。結果電腦沒修好,他卻交了50元的檢測費。“看來修電腦比修電視掙錢。”盡管有些懊惱,但景曉波眼前一亮。
首次創業失敗后,景曉波開始自學電腦維修,憑著修家電的好底子,很短時間內他就掌握了維修技術,2006年初,他在煙臺三站科技市場找了一份工作,開始了電腦維修實踐。兩個月后,老板改行,景曉波再一次“下崗”。
隨后,聽說在萊山高校周圍只要開店就能掙錢,不氣餒的景曉波再次想到創業。于是,他借錢買下了萊山埠嵐小區的一間門臉房,開起了電腦維修店。然而,命運再一次捉弄了他——擇吉日開張后,維修店又遭冷場。在學著調查市場的過程中,景曉波找到了原因:大學生一個個都是電腦玩兒家,電腦出點問題,他們自己就可以解決,根本用不著找人維修。明白這個道理的景曉波只有苦笑。
2007年年初,景曉波獲知開發區有一家新開的數碼廣場在招商,于是趕緊前來考察,他發現這里無論所處位置還是內部設施都屬一流,更重要的是這里賣電腦的很多,可修電腦的幾乎處于空白,“這一定是個機會。”景曉波這樣對自己說。
于是,他賣掉了萊山區的店,又“殺”回了開發區。
這一次,景曉波押中寶了。由于手藝過硬收費合理,景曉波的生意一直很不錯,維修店也有了點名氣。不久,他又在佰合數碼廣場新開了一家店,隨后又“乘勝追擊”地在金勝、靜海小區都開了便民維修店。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帶徒弟,教給他們電腦維修的手藝,不少人從他這里“畢業”后也開起了自己的維修店。
如今,已是中邁科技有限公司經理的景曉波眼光更遠,以名片為例,上面有中文和韓文兩種語言,還有公司的主頁“zhongmai.net”,報修電話以400開頭……
在實現夢想走向成功的途中,我們常常擔心自己起步太晚了,或者擔心自己沒有邁出好的開端,所以成功很遙遠。因為別人不是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不好的開端會是后面的工作困難重重。
其實成功是做獨木橋,起跑不怕邁錯腳。任何人都別幻想,一次走上最短、最快的路抵達。成功的“捷徑”就是獨木橋本書,它中間沒有路,“捷徑”僅僅是一種誘惑。
人生不怕走彎路。彎路,有時就是最快的路。有人說,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他找到了捷徑;有人說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他多看了幾道風景。而我說人生一開始邁出正確步子的人是幸運的,而不小心邁錯腳也是一種幸運。邁出腳了,我們需要走彎路,而只有在開始階段多走點彎路,我們才能在以后少走彎路,這樣我們在收獲成功的同時,能感受到拼搏過程的傳奇魅力。
走彎路能磨練我們的意志。
彎路上風景美麗,但并不是那么好走。路上的孤寂與坎坷要求你有驚人的意志與信念。著名的主持人楊瀾在自己的事業如日沖天的時候,她放棄了大好的前程,選擇踏上外國的求學之路,這一舉動,他頂住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在求學過程中,她遇到了困難卻從未放棄與后悔當初的選擇,她的意志力如那蒼天的古木在風刀霜劍下仍不摧倒。走彎路是人生的又一境界,只有走過彎路的人才會珍惜成功的喜悅。走彎路讓我們的精神軀體變得跟加的強大與豐滿。
這里談的彎路是一種追求的過程,而不是死板的彎路。圣哲孔子就提出:人要通權達變。只有變化才能進步。所以走彎路是磨練自我,重塑自我的方法,我們并不反對走直路的人,因為直路能讓你早早的體會到勝利的甘甜。
踏上曲折的彎路,我們無悔,當你登上峰之巔時,回望來的路,你灑下的血淚正發出耀眼的光芒。人生需要走彎路。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有個好的起點,但有時候我們不小心邁錯了腳,比別人晚一步怎么辦呢?人們常常被告誡“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其實,我們樂觀看待早晚的辯證關系,有時候,“槍打出頭鳥”,后起者更有后勁兒。這就像是在長跑比賽中,有經驗的運動員常常不會在一開始的時候跑在第一位。他們往往會故意落后領跑者一點距離,保持低調,等到最后一圈沖刺的時候,他們才開始奮起直追,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超過領跑者,最先到達終點。到現在,這種“策略性落后”幾乎成了體育賽場上的金科玉律,如果哪位選手在中長跑比賽中“一不小心”處于領跑地位,連解說人都為之心驚膽戰,生怕他被處在第二位的運動員趕上。
為什么跟跑者常常是笑到最后的人?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跟在領跑者后面,他的體能、耐力、優缺點,他每一步的頻率與步長,以及你們之間的差距,你都可以一覽無余,了然于胸,而領跑者將自己的真實情況暴露無遺,卻對對手的狀況毫不知情,不但難以適時調整而且還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到沖刺階段很可能被超越。
上一篇:成功人士靠聰明?錯!是夠小心。
下一篇:成功,永遠是一種交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