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處中成為你自己
現今社會,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復雜。為了事業、為了前途、為了求平安,有些人在領導、同事、朋友面前,丟失了真實的自己,并美其名曰適應時代潮流。而事實上,長時間地偽裝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不可否認,那些能追求真實自我的人往往生活、工作得更快樂、舒心。因此,如果你也想活得快樂,不妨尋求獨處的機會,在獨處中發現和找到真實的自我。
陶淵明之所以歸隱田園,就是因為他不愿偽裝自己、屈尊與奸佞之流同流合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是一種寫照。然而,也不乏那些以為偽裝就能保全自己而最終玩火自焚的人。
當然,現實生活中,人們偶爾戴著面具與人交往,有時候并不一定是惡意的或者是自私的,某些時候是為了顧全大局,或者為了求得在夾縫中生存,或者為了所謂的面子。但無論哪種目的的偽裝,都是對最本真的自我的一種掩飾,都是一種身心的折磨。可以說,那些長久偽裝的人,必定是身心俱疲的。
然而,要卸下偽裝,需要我們在獨處中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夜幕降臨,喧鬧的城市已經安靜下來了。
林先生和所有的城市白領一樣,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準備回家,但心情郁悶的他還是決定先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今天,他和上司吵架了,他們在下半年的年度計劃安排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上司批評了他,他在考慮要不要辭職。
他把車停在護城河邊上,接下來,他打開自己喜歡的輕音樂,靠在了椅背上,他覺得自己好累。在這家公司工作5年了,5年來,他一直很努力,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好像總是得不到上司的肯定,也一直沒有升職的機會。可以說,他在這家公司一直工作得不開心,這到底是自己的原因還是沒有遇到伯樂呢?
他反復思考著這個問題,最終,他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喜歡這份工作,他一直傾向于設計類的工作,從大學開始,這就是他的職業理想,但畢業后的他卻因為生計問題選擇了現在的工作。
想通了以后,他輕松了很多。第二天,他將辭呈放在上司的辦公桌上,離開了公司。這讓很多同事感到愕然,但內里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則案例中,林先生為什么做出辭職這個重大決定?因為靜下心來他發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并不是現在的工作。這就是獨處的力量!
朗費羅說:“別人借我們過去所做的事來判斷我們,然而,我們判斷自己,卻是憑將來能做些什么事。”通過認知自己到孕育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歷程。自我認知是一種嚴謹的人生態度,自信而不自滿,無論是春風得意還是失敗困惑,我們依然保持最平常的心態。
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安靜下來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在不斷提升自己還是只顧面子,不肯跟自己“攤牌”呢?或許有正直不阿的指導者,曾經指出你身上存在的問題或閃光點,但可能你根本不愿意承認這些,因為你不愿意讓他人看透自己。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教育孩子:“不要太自我,要對什么人都好。”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學會把自己包裝起來。但這樣做真的會有好處嗎?
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于盧梭的這句話都會有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這種對于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么樂于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品。
任何一個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可能不斷挖掘出自身發展過程中不足的部分。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那些不愿意反省自己或者不愿意及時改正錯誤的人,必將面臨衰敗的結局。同時,在快節奏的信息社會中,一個人如果不能及時察覺自身的缺點,不能用最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發展方向,必然會在學業和事業中落伍,被無情的競爭淘汰。
在獨處時,我們能從人群和煩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理智與心靈的最本真的對話。誠然,與別人談古論今、閑話家常能幫我們排遣內心的寂寞,但唯有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感受自己的人生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上一篇:在困境中磨礪自己,趕走逆境中的魔鬼
下一篇:坐以待斃,不如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