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自由
一老一少兩個和尚一起到山下化緣,途經(jīng)一條小河。兩個和尚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河邊發(fā)愣,原來婦人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
老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婦人背過了河。
兩個和尚繼續(xù)趕路,可是在路上,老和尚一直被小和尚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不應該沾女色,你怎么能背個婦人過河?
老和尚一直沉默著,最后他對小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后,同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會像你一樣。”
小和尚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故事里的小和尚確實很可笑,喋喋不休地抱怨同伴。背的人還沒說什么,看的人卻這般過不去,實在是因為他的心胸有些狹窄。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只是我輩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yè)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yè)小有成就,但心里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后坐豪華游輪去環(huán)游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了卻心愿,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
對此,臺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后,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gòu)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只有硬件,里面水管失修、配備不足、墻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仔細咀嚼這段話其中的味道,我輩不就是因為“舍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放棄了之后并不會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jīng)走出很遠很遠的種種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quán)力與金錢的追逐……于是,我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關(guān)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掌間溜走?而我們卻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沙子數(shù)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
自在的快樂便是佛家所說的那種境界,“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如果一個人茶飯不寧,百種需求,千般計較,自然談不上是真正的放下,又如何去感受快樂?
上一篇:“撐著不死”與“好好活著”的一線之隔
下一篇: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