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成就出來的婚姻:
這是一種產權交易
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應用,婚戀形式也走向多樣化。其中網戀成為單身男女步入婚姻的一種重要形式。那么,經濟學上是怎么看待網戀現象的呢?
經濟學認為婚戀的本質就是男女雙方的產權交易。雙方愛心的付出,并且希望得到相應的回報,這就是一種產權交易。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如意的心上人,邂逅一段美好的愛情,于是,就一直在心存美好地等待著,尋找著。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對象,只好選擇一個稍差的人選結婚。事實上,并不是不存在滿意的對象,而是真實世界里的信息不充分,交易費用太高了。
一些人選擇了網戀,并不是代表他們沉迷虛擬世界里的愛情,而是網絡降低了搜尋愛情對象的成本。在古代,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只是在方圓幾十里內,這種情況下,要找到滿意的對象當然不容易。于是,青年男女們就只得聽從父母安排,相親成為單身男女最常見的一種結交方式。
網絡論壇的情感版經常出現一些網戀的帖子,這是一個80后描述自己的情感故事:
我們倆都是80后,兩個人的性格又剛好是互補型的,他是一個做事有條不紊、慢性子的男孩,而我是個憑感性處理事情的急性子。我們是在初次見面后就確定戀愛關系的,因為在沒見面之前,我們已經網戀半年了。
說來真是不可思議,他的出現讓我感覺先是眼前一亮,然后是腦袋一暈,被幸福撞了個正著。從不相信網戀的我,竟然通過網絡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歸宿,獲得了幸福。
我們已經領取了結婚證書。打算過一段時間辦婚禮,我們現在對婚姻幸福充滿了信心。關于婚禮,我想應該是依據雙方家長的意見。我倆對婚后生活也做了分工。男女平等分工,共同承擔家庭生活的一切。如果情感可以用分值來衡量,我會為我們的愛情打100分。我很喜歡孩子,但是想過幾年后再考慮這個問題。
愛情路是漫長的,考驗是必需的!我們已經相愛一年多了。我們過得很開心,對于未來,我們都充滿了信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活動范圍在不斷擴大。很多人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一方面擺脫了父母對他們婚戀的控制,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搜尋對象的成本。到了21世紀,隨著網絡興起,人們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兩個人的相識將突破空間上的限制,從而極大程度減少了搜尋的成本。
在網絡認識一個人的代價是遠遠低于現實上的。要知道,想在現實中認識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是要付出很多成本的。找什么理由與對方搭訕?如何取得她的聯系方式?這其中要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我們還要考慮被拒絕所帶來得各種尷尬。在網絡上找人“搭訕”的成本是極低的,同時也沒有尷尬。
網戀雖然降低了搜尋的成本,卻增加了考核成本。如果兩個人僅僅在虛擬世界的交流,沒有到現實里面對面的接觸,就很難確定兩個人之間是否合適。網絡給人們很多想象的平臺,從而讓人充滿幻想。很多時候,人們在網戀過程中都對對方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值。因此,網戀中常常有“見光死”情況發生。
網戀要冷靜。不要追求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愛情,否則會讓自己很痛苦。比如距離原因,如果一個生活在炎熱的海南,一個生活在寒冷的哈爾濱,我們且不說雙方的生活習慣能否適應,單說見面成本就太高了,除非你們特別有錢。所以,網上搜尋對象,不能盲目選擇那種天南地北,而要選擇見面機會比較多的對象。盡管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可以了解到對方的思想、修養、人品,但是要想真正了解對方外貌、性格以及生活習慣,都是有一定困難的。通過網絡聊天的文字,不可能準確判斷一個人的思想和為人。這需要理性的判斷,需要正確的邏輯,然而很多人被愛情沖昏了頭,還有什么理性思考?
事實上,網戀不過是實現愛情的一種方式,它確實降低了人們獲得愛情的交易費用,讓更多人可以擁有戀愛的機會。因此,不管是網戀、還是傳統相親方式,只要能使我們找到滿意的另一半,我們都不應該排斥。不管什么樣的方式,只要有利于婚戀的實現,都可以嘗試。
上一篇:給自己放個假:心理旅游
下一篇:網絡游戲并非“萬惡”:游戲與能力培養的關系